18日,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以来,连续第四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4月18日 新华网)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很多新变化:一是今年中央各部门在公开部门预算的同时,一并公开了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二是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详细,专门增加公开了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公开的内容更加全面。这次公开预算,不仅把所有经费晒在百姓面前,更为地方财政预算公开、三公消费公开起到了“上行下效”的引导作用。
透明带来信任,暗处滋生蚊蝇。把政府的支出花费晾晒在人民面前,是呼声,更应是行动。加快实行财政、三公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是对民意的呼应,也是对“政府财政公开”的一次重要督促。面对人民,政府的花费没有理由成为“秘密”。公开支出花费,不仅让人民看得到,更要让人民看得懂、看得明。一个有诚意公开自己财政支出的政府,晒出的一定是一个能让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账本。人民之所以希望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在政府的花费中,多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少一些铺张浪费;多搞一些民生工程,少一些“政绩项目”说到底是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期待。
预算公开,阳光财政,这是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是民众心愿,是世界潮流,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根基,然而仅仅预算公开是不够的,公开不等于透明。只有政府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内控体系建起来以后,才可能有高质量的预算公开,才可能有高质量的财政问责。预算公开细致化,花钱办事让人民知道,既能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又能避免浪费,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更是政治文明、现代文明的标志,充分彻底的预算公开,既是知情的前提,更是监督的前提。
随着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的推进,预算公开在我国将成遍地开花之势、预算公开潮流将无法阻挡,任何企图蒙混过关的投机主义思维,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不识时务。权力大手恣意摆布预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预算的公共主义时代登上历史舞台,各级政府机构惟有明智地遵从时代大势,敦促预算公开,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名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