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检察日报:突击弄权得逞,还有谁该脸红

郑博超
2013年04月19日08:14   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上午已经被免职了,下午还在签字报销。16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纪委在其官方微博上通报的一起案件的这个细节,令网友直呼意想不到(据4月17日《成都商报》)。

  上午被免职,下午还在签字,听起来荒唐。但荒唐的事居然发生了,其暴露出来的深层机制问题,却并不好笑,也不是可以一笑而过的事。

  上午被免职,下午还在弄权,说明权力的交接存在空当。干部的职权本应是一体的,有职才有权,职位没了,权力应该同时发生转移,理论上不应该有一分一秒的延迟,更别说半天了。同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职权自有其延续性,前一个离职了,后一个随时跟上。即使一时没有新人补位,也需要明确该项职权代行的机制,如明确他人代行,或由班子成员集体民主决定。只要实现无缝衔接,不给权力的运行留下空白地带,就不怕官员“恋权”。

  上午被免职,下午还在弄权,也暴露出权力的交接不够公开。试想如果单位的新旧领导交接是在全体职工见证下公开进行的,还有人会在下午去找上午被免职的领导签字吗?即便卸职领导签了字,财务部门还会执行吗?权力交接不公开,信息掌握不对称,难免会出现领导上午被免职,下午签字还有效的尴尬。在当今时代,实现权力交接公开化并不是件难事,传统的公告栏,流行的网络平台,还有时新的手机短信,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领导更替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一位职工,乃至下属单位和关联部门。在这种事上,只有不想做,没有做不到。

  财务审计的不作为、不当作为也会为领导突击弄权留下口子。领导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其中,严密的财务制度就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除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来自外部的审计监督,也是及时发现问题、遏制领导弄权的一种有力手段。如果没有报销流程中各环节的疏忽懈怠甚至主动配合,突击报销又怎能得逞?如果审计人员监督到位,眼里不揉沙子,卸职领导怎会拿无效的签字去蒙事?财务人员又怎敢对这种明摆着的“问题报销”随便放行?除非,他们是“问题官员”的利益共同体。

  当然,“领导一换、政策就变”的执政模式,也是反思卸职领导突击弄权事件时不应忽略的一点。领导个性不同,风格各异,他履职时不可避免带有个人的风格和色彩。但是一个单位,尤其是承担公共职能的部门,其政策必须具有连续性,不能因领导个人好恶而随意改变,这样才能保证公共事业和公众利益受到最小损失。单位领导卸职前后突击“办事”的并不少见,正说明了那些单位行政决策的随意性、个人化,与依法行政的理念背道而驰。这种理念的滋生蔓延就是突击弄权者的思想温床。

  如今,露馅的官员已被查办,随着这一案件的曝光,这一突击弄权的个案已成为全社会的笑料。可笑的是果,可怕的是因。如果应该为之脸红的人仍然无动于衷,放任生出“恶之花”的机制、观念土壤继续存在,毫无疑问,我们生活中还会开出更多、更妖艳的“恶之花”。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