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新华每日电讯:宽容孩子 就是善待未来

李记
2013年04月18日09: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各界不再因循单一的人才培养标准,而是以包容宽容的心态,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借国旗下讲话表白”的西安少年小中,在过去的一周里,成为西安市甚至是全国很多人热议的对象。在家待了整整一周之后,4月15日,小中返校上课——穿好校服,蹬上球鞋,背起书包,挤进公车。一切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对于这座城市和更多的少年来说,这场“表白”已经改变了一些事。(4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则满含温情的报道,报道中很多介入的人物、很多温暖的细节,都让人久久感动。正像当地媒体最初报道这件事时所说的那样,“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话虽如此,但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是在早些年甚至说是几年前,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的“不开明”的地方,如果碰见的是一位刻板、急躁、专断的校领导……在这件事上,少年小中,很可能会面临另外一种“被处理”的结果。比如说是被残酷地“除名”,比如说是被折中地“劝退”……而毋庸置疑的是,在另外一种结果里,少年小中今后的就学轨迹,甚至可以说是人生命运,很可能就会是另一种可能。

  宽容孩子,就是善待未来。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能懂。而具体到“做”的问题上,很多人,包括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并未做到做好。以最近发生的“复旦投毒案”为例,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并未给出结论之前,自然不应进行先入为主的评判,只要他不是天生的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坏种”(天生恶劣、难以教育的不良少年),如果他周遭的环境能宽容一点,如果他能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有一颗对事对人的包容和宽容之心,他也绝对不会让人性中的晦暗与邪恶主导自己,选择投毒杀人……

  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复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在这些极端的悲剧性事件中,社会各界从未停止对诸如教育模式、环境影响等层面的反思。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具体到现实层面,这样的反思及亡羊补牢的行动,更多只是浅尝辄止。比如具体到个人悲剧性人格形成过程的探问,具体到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存在纰漏的找寻,甚至是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的常态开设等,都只是浮光掠影。而殊不知,反思不够,行动乏力,当下未能充分体现美好心灵、包容宽容、健全人格、现代意识等要素的学校教育和通识教育,又如何能培养出成熟、理性、从容的现代公民?

  任何社会都是如此,我们今天如何对待孩子,孩子明天就会“返还”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从学校和社会宽容“借国旗下讲话表白”的少年小中,到追问“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心路历程,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极端人格障碍者做出极端的事,自然应该得到法律的严惩。但与此同时,必须从中探究个体悲剧性人格形成的教育与社会诱因。

  所幸的是,以宽容少年小中为代表,随着公民意识的提升,近年来社会各界不再因循单一的人才培养与检验标准,更能以包容宽容的心态,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具体到当下,应当尽早促成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选拔模式的改观,让理想中的“公民教育”尽早惠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以早日完成群体思维进步与现实落地的对接。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