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青年报:不是人人都适合网络课程

胡波
2013年04月18日08: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最初的网络公开课到风靡一时的Khan Academy(可汗学院)、Coursera、Udacity、EdX、MOOC、TED,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教育形态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在线教育已经正式进入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网络公开课”)时代…… (《中国青年报》4月17日)

  对于网络课程的未来,舆论总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甚至有人认为,网络课程终将会取代大学教授。表面上看,世界一流大学的公开课走红网络,人人可共享,即使在世界最偏远的角落,都可以享受到最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无疑使得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化。但是,不得不承认,网络课程的开放还是有一定门槛和限制基础的。

  首先,要过语言关,更加国际化。一些世界著名大学的网络课程大多是英语授课,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会成为感受和学习英语课程的障碍。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对英语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其接受网络课程信息的能力可能就更强,相反,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接受程度上也必然要弱一些。尽管国内一些网站也推出了带有字幕翻译的课程,但是,总不能完全依赖字幕,总要跨越语言的障碍。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就是要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资源共享,这就为外语不好的人设置了障碍。

  其次,一些课程的开设具备专业性,并不能完全吸引每一个人。大学的课程是有专业性的,专业性就意味着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并不是像国内的《百家讲坛》那样,有时需要面向全社会普及,而且,网络课程讲课的方式也未必完全考虑到传播的广度和受众,更多体现教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所以,它更面向特定的、有一定受教育程度和基础的人。

  第三,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要具备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自学能力,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在完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自学来掌握网络课程的知识。因此,对于学习动机较强、要求较高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种优势,而对于学习习惯较差,需要课余时间多加补习和训练的学生来说,网络课程的出现用处不大,更需要传统的课堂来提升学习的效果。

  第四,学分问题在国内得不到承认,必然也会阻碍在线教育的推广。这种情况下,网络课程的学习更在于个人的兴趣,具有随意性、散漫性。根据国外数据统计显示,目前通过MOOC拿到学分的人非常少,学习成功率仅为5%。包括美国开放教育资源联盟,其受到美国教育委员会承认学分的只有5门课程,而且还是刚刚得到承认的。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网络课程大规模的发展和推进受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阻碍。但是,一些细微的影响因素并不能完全忽视,否则,在现有的课程条件和基础之上,单纯地开放网络课程,恐怕只会加剧不同群体、不同受众教育机会、资源获取的不平等。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