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湖北日报:让文化涵养城镇品位

蔡朝阳
2013年04月15日14:41   来源:湖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城镇要走向未来,必先植根于历史。如果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消失,城镇景观千城一面,何谈城镇品位?

城市是现代文明发展的载体。如果说,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那么,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命脉。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既有利于传承城镇文化精神,又有利于塑造城镇个性,提高文明程度和水平。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城市正是其集大成者。放眼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从民主城邦雅典到人文之城威尼斯,从时尚之都巴黎到音乐之城维也纳,独特的文化精神令城市历经千年,依然灿烂。

得益于荆风楚韵的滋养,我省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城镇品位。比如,江城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巴土文化、道教文化、禅宗文化、水文化,以及十堰的汽车文化、黄石的矿冶文化等,无一不是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如何把这些特色文化融入到城镇中,并赋予时代特色,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是需认真对待的课题。

提升城镇内涵和品位,是加快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些地方城镇建设之所以缺乏特色和风格,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缺位。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变迁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化石,一砖一瓦里藏着数代人的记忆与认同。但在城市化建设的轰鸣声中,大部分历史街区或被连根拔掉,或多年无人问津,成为“被遗忘角落”。城镇要走向未来,必先植根于历史。如果景观千城一面,何谈城镇品位?如果一座城市日益失去自身的记忆,又怎能书写未来的历史?一个城市或集镇的精神和特色,需要综合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需要处理好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等各种关系,从而彰显特色与魅力。高度重视城镇特色风貌的塑造,坚持高起点,注重延续性,才能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更多地植入文化的基因、标注文化的元素。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要拥有雄厚的经济硬实力,更须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荆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在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过程中,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当我们的文化产业越来越强劲发展,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必将进一步助推城镇文化建设,提升城镇文化品位,涵养独具魅力的城镇文化,我们就能把湖北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竞争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城镇的品位还包括城镇建筑风格。建筑特色是一座城或镇的灵魂,又往往是一个地方历史文脉的传承和文化内涵的展示。在城镇发展中,如何打破自身的局限性,注重时代的新变化,塑造彰显时代特征和富有鲜明特点的城镇形象,考验着城镇建筑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的智慧。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绝非朝夕之举,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期待和焦躁。只有当无形的文化根植于有形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才能坚守延续数千年的创造力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表达方式,才能使城市的身份标识更饱满、更清晰,更具吸引力。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