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环球时报社评:防禽流感,但要少误伤养禽业

2013年04月15日08:37   来源:环球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北京、河南等北方省市先后查出H7N9禽流感病例,给防控形势平添了新的紧张。H7N9病毒对中国人身体健康伤害的范围最终有多大很难预测,防控体系目前已在全速运转,并发挥了效能。这一病毒并未造成严重社会恐慌,但它导致的紧张对于打击中国广大农户的养禽业却已相当了得。据估计,H7N9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百亿人民币以上。

  只要发现有H7N9病毒,一定范围内的禽类都要全面扑杀。这是防止病毒大规模传染的必要措施。但它们只占经济损失的很小一部分。大头的损失是禽类消费大幅下降,导致禽肉价格猛跌,甚至完全卖不出去。很多禽肉熟食店也经营惨淡,“宫保鸡丁”等禽肉菜品在一些餐馆里几乎“下了菜单”。

  后一类损失的打击面相当广泛,想一想我们平时的饮食同禽类的联系多么密切,会有多少人围绕它就业,就不难大致猜到一旦这项消费急剧下滑会伤害到多少人。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伤害源自我们对H7N9病毒有些茫然的紧张。这种病毒高度致命已被证明,但迄今为止医学界普遍认为食用经过高温做熟的禽肉是安全的。国家对病毒的扩散密集监控,各种隔离措施也达到最严格的标准。尽管如此很多人的担心依然情不自禁,不敢食用禽肉的“集体神经质反应”范围在快速扩大。

  作为个人在禽流感流行期间少食或不食禽肉,实为正常的反应。但很多人同时这样做时,就会对社会正常的产业链条造成破坏。这对很多农户和养殖场是不公平的,他们平时被鼓励维持正常的生产量,而禽流感一来,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社会防控大潮中几乎被抛弃,社会顾不上将防控和保护养殖户们的利益做认真分析和权衡。

  在社会生产和消费链条早已环环紧扣的今天,公众对养禽业近乎不管不顾的“抛弃”态度最终将损害我们自己。如果这种发病密度的禽流感能够致养禽业沉重而全面的打击,那将意味着养禽业的风险再攀升一个高度。这决不是中国消费者的福音。也许消费者现在“想不了那么多”,但国家一定要想。政府应当对稳定消费者的情绪有所作为。我们坚决支持以最坚定的态度和最严格的方法防控禽流感,但我们同时认为,政府应把食用禽类熟食的安全性向公众做可信的说明。公众需要对自己的紧张有所克制,对避免使这场防控变成养禽业的全面灾难给予配合。这是现代社会应有的理性和责任感。我们不能动不动就溃逃、放弃,高度网络化的社会经不起这样的推倒重来。

  媒体应继续推动、巩固防控禽流感工作的开放透明,同时媒体应当扮演好解疑释惑的中介角色。我们应同时宣传H7N9病毒的致命危害,以及医学界对人类可以安全食用禽类熟食的结论。防控禽流感需要严密而科学,它既不能松疏,也不应盲目性过度。

  中国2012年禽肉和禽蛋的产量分别是1823万吨和2861万吨,在世界数一数二。保护生命不应同守护这么大的一个盘子对立。这要求中国社会有强大的制度调节能力,也需要有超越个体情绪的集体精神力量。▲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