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发出一份“积分入学”的新政。在这份新政中,户口重要性明显降低,“房产”地位显著提升。对此,有市民表示,之前办集体户口孩子可以就读附近的公办学校,可现在,心里有点儿没底了。而有一些家长认为“积分入学”新政有“嫌贫爱富”的嫌疑。(4月9日《中国青年报》)
孩子上学总与户口、居住证、社保、房子扯一块,真是让家长们揪心。如果是实行“积分入学”,那么积分不够的家庭的孩子就上不了学,这让义务教育情何以堪?不论本地还是外地户口,不论有房无房,总不至于让孩子上不了学吧?
深圳市此次的“积分入学”新政,重点突出了学区房的积分让人难以接受。如此,本来热炒的学区房岂不是更加有“疯涨”的背景和理由了?“积分入学”与去年广东佛山一所公办幼儿园招生,规定外来人口拥有住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的捆绑条件没有本质区别。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能简单以房产来衡量,更不能以贡献度来做为入学的附加条件。家长对城市的贡献有大小,但是孩子上学的事没有大小之分,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哪来的那么多条件要求。
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优质教育紧缺和不均衡是个现实,但是以贡献度排位,以房产论英雄,有多少人心里会不是滋味。在短期内无法到教育资源均衡的情况下,应该做的是如何倾斜资金去打破这种不均衡。户口、房产的捆绑条件只会加剧不公平的现象产生,更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心理反差,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对于本次的“积分入学”政策,深圳市教育局解释说:“探索和试行积分入学办法,对落实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恐怕事实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发展,对“积分入学”新政的过于乐观和盲目自信是对教育公平的误解,如此还谈什么维护社会稳定呢?
再者,实行“积分入学”的新政,如何去保障公平,如何防止积分不出现漏洞和不正之风的产生?所以,“积分入学”新政的实施,完全与缓解优质教育紧缺和不均衡无关,这种新政是开错了“药方”,下错了“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