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走极端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贾亮
2013年04月09日13:4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八项规定直指当下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因此对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本身也要力戒形式主义。在新一届中央领导的率先垂范下,一股崇尚节俭、追求务实的执政新风正在形成,但形式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以致其对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也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如还是继续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如转移吃喝战场、改变宴请名目,等等。这些形式主义容易被发现,可还有另一种形式主义,不仅颇能迷惑一部分人,而且还能赚到一些喝彩声。这种形式主义就是走极端。
  
  比如关于厉行勤俭节约,有些地方的机关食堂就从山珍海味一下降低到了“白开水、窝窝头”的标准;关于到基层调研要简化接待,有的地方就要求领导干部调研时“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能喝群众一口水、不能吃群众一口饭;关于改进会风,有的地方就拿着计时器卡发言时间,时间一到就叫停,不管发言人有没有说完……这些贯彻落实方式看上去是不是有些别扭,有些做作?这样的执行难道不是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出台的落实八项规定的部分细则,看起来是把标准定得更高、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其实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落入了另一个极端,用一种形式主义代替了另一种形式主义。
  
  就拿联系群众来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间、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方法之一,况且现在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实在没有必要“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到了群众家连水都不喝,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脱离群众?这更会让群众感觉到隔阂,不仅不利于听取真实民声,而且不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又比如对发言进行严格计时,开短会说短话是必要的,用一些量化细化的标准做限定也可以理解,但也要充分考虑会议或发言主题的重要性,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
  
  内容与形式是构成事物的两个要素,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我们反对形式主义绝不是反形式,而只是反对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情况。之所以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中走极端的现象称为形式主义,就是因为走极端太过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知道:反对奢侈浪费不是倡导比穷、比寒酸;切实改进会风、力戒空话套话更不能连该说的话也不让说……
  
  八项规定中的每一项,无论是禁止的还是倡导的,都是希望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回到应有的轨道上来,并成为一种常态。而极端化的贯彻落实方式本身就是非常态的,博得了一时的眼球但形不成长期的习惯,对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作风的改进也无太大益处。我们反对形式主义,更要提防那些以一种形式主义反对另一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极端化就是其中的典型。

(责编:杨丽娜、谢磊)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