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工人日报:岂能把公款吃喝当“内需”?

石述思
2013年04月07日09:33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深受群众欢迎的,目前成果喜人。

  其连锁反应是:停在高档楼堂馆所的公车少了,站在这些场合门前说醉话和剔牙的官员少了,捎带脚连茅台等天价烟酒和高档茶叶都出现了身价暴跌的景象。

  一个服从中央、敬畏人民的政府正在显露出新的风貌,无疑值得称道。

  但谁料有如下令人震惊的声音从官场传来:官员们不替人民吃喝,内需堪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出口和投资保持了23.6%、21.2%的两位数增长,但是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2月份的一个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据抽样调查,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大概下降了35%,上海市下降超过20%,宁波市下降也差不多30%左右。

  一些大吃大喝成性的官员私下里从臊眉耷眼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甚至扬言:不能抹杀公款吃喝的另类贡献。

  这个逻辑和前些年流行的“适度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整治公款吃喝可能会让消费和内需受到一定影响。但别忘了,政府部门靠国家财政供养,是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在现代法治社会,其任何开支都要服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都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高端餐饮财富的支柱之一公款消费显然与之背道而驰,不仅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如果再缺乏约束和监管,还会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腐败滋生的可怕温床。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规模、范围和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严加整治的地步。有学者估计,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每年喝掉的高档名酒就相当于一个西湖。

  如此饕餮不仅民怨沸腾,其实也成为官员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段子:“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的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纪检委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结合不少基层官员因为陪酒光荣成为烈士的奇闻,说明大吃大喝不仅戕害自己身体,还会因忙于应酬接待上级领导牵扯太多精力,影响正常工作。

  不过,即使中央三令五申,公众群情激奋,社会危害巨大,但仍有官员顶风作案,试图暗度陈仓,继续糟践民脂民膏。

  《人民日报》报道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里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记者观察发现,这里车水马龙,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又有抬头。

  另外,据港媒披露,在福建一带,官员公款吃喝已经转入地下——私人会所和内部食堂和农家院,装修接待条件不亚于五星级酒店,还能洗桑拿。官员们说:“只要躲开媒体和百姓,上级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出现这样的回潮,一方面提醒纪检督察部门加大日常监督问责力度——毕竟在当下行政管理体制下,党政监督还是反腐主渠道,必须在特定历史时期真正肩负起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另外还要尽可能为社会监督铺路搭桥,形成体制内外遏制公款吃喝的联动机制。

  更重要的是,要构筑遏制公款吃喝风的长效机制,还有赖于精兵简政,实现依法行政,推动权力运行公开,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公开预算账本的要求——以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公示,从源头上刹住公款吃喝风。

  中国不需要公款吃喝带来的有毒内需,而需要政府自我约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带来的公正社会秩序。只要政府能廉洁高效,厘清权力和市场边界,真心为人民服务,着力构建公众正常收入机制和牢固的安全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何愁?中国内需何愁?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