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清明节是指一个节气,后来是指寒食节,到最后才是专指扫墓祭祖性质的清明节了,以前的一些意义反而渐渐消失淹没了。窃以为,很有必要重视一下清明节的本真意义,让清明文化叠加厚重起来,让清明节过得更加完美。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就应该清清明明。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纪念介子推说出现后,清明就逐渐走向了“断肠”、“慰祖”的方向。“清清明明”和“寒食禁火”正好切合现代文明祭祀的主张,也与清明节的主题并不冲突,值得回归要义。
“清清明明”既要做到生态环境方面的清明,也要做到做人方面的清明。在祭奠先人之时要侧重于心灵祭祀而不能太看重外在形式的祭祀。像那种鸣炮焚香烧纸大肆磕头跪拜,花费巨资营造氛围的隆重祭祀形式尽可消弭,对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祀更要去除,推行文明“冷静”“清明”的祭祀。
要做好心灵祭祀,就去追根溯源,慎终追远,吸取教训,继承遗志,弘扬美好,奋发进取,团结向前,爱家爱国,让华夏先祖文明一脉相承,走向民族伟大复兴。可譬如在先人墓前讲杰出人物故事,参观先人文物展览,读家史看事迹故事片,为先人留言寄语等形式,同先人对话,在先人光辉精神沐浴下方方正正清清明明做人,精彩生活美丽前行。(徐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