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402/90/3877552790809986842.jpg)
一个听起来似乎比中国科学院还要高一个级别的“国际科学研究院”,经记者调查发现存在诸多疑点:其声称的上级单位美国科学促进会表示与其并无关系,而成为客座教授或院士,似乎只需要交纳几千元的“通联费”。(4月1日《中国青年报》)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方鸿渐凭借买来的、根本就不存在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混迹高校的一幕,再次在中国上演,只不过这次不是那些已被无数次戳穿把戏的野鸡大学文凭闹剧,而是升级成为“院士”头衔。
世界级院士居然能通过几千元通联费就能买到,完全可以一眼判断出这是低劣的骗局。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知识分子”甘心受骗买来一个“野鸡院士”?这里有着三重现实隐喻——
第一,沽名钓誉,有名了就有钱。新闻中78岁的南昌退休干部龚秋声便是一例。这名老工程师一直自诩为民间科学家,但他已有的一切光环毕竟是“自诩”,这个“野鸡院士”的头衔会让他的成就升华,抬升身价。
第二,任人唯“衔”,文凭高混得开。很多单位、企业、高校,都过度追求求职者文凭,而不是论实际能力用人。如此就给一些人钻了空子,他们挖空心思弄来假文凭假头衔混世,高校中多见,屡屡被予曝光。最闻名天下者,唐骏是也。
第三,诚信缺失,道德底线失守。造假的盛行,廉耻心的抛失,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已经到了失守的地步。源出自食品有毒、环境污染、拜金崇权风行的社会底色,映射的是倾巢之下,能否保有完卵之忧!
归结起来,“野鸡院士”盛行并非一个简单的骗局个案,而是能透射出诸多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解剖和辨析,以警醒和反思,修正发展中出现的异象,规避未来的路径走偏!
文/张兮兮 图/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