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环球时报社评:非典与禽流感,中国十年间变了多少

2013年04月02日09:21   来源:环球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通报,上海、安徽相继发现3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2人死亡,1人病情危重。今年是中国爆发非典疫情十周年,这增加了人们对新型禽流感的关注和警惕。

  10年前的那场公共卫生危机,成为中国疾病防控以及政府信息公开许多方面的转折点。那次留给中国人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巨大损失刺激了这个国家的进步,中国很像是在“吃一堑长一智”。

  国家主动公布禽流感疫情,在10年前几乎不可思议。当年政府为“淡化”非典疫情,在最初日子里下了不少工夫,直到疫情急剧扩大到再也捂不住。

  非典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开始信息公开的改革,直到国家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得以确立。从“信息公开”看中国,它这10年称得上沧海桑田。

  然而必须指出,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性改革远未完成。过去10年间,国家又反复吃了信息不够公开的亏,酿成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新的教训和进一步信息开放仍在我们国家滚着奇妙的雪团。

  总体上看,推动信息开放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互联网。政府的观念大体转过来了,能同公众对知情权的迫切需求加速互动。但也要看到,政府开放信息的过程一直比较被动,在相当程度上是被舆论“逼出来的”。

  或许来自民间的压力就应当是改革的重要推力,中国自古以来主要依靠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模式在走向终点,今后的改革都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推力的成功汇合。

  过去10年,政府不断遭到“隐瞒信息”的指责,把10年的互联网记录翻回去看,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就是政府“隐瞒信息大全”。不得不说,这些批判起了很大作用,它们不断对中国的“信息公开”做精雕细刻。

  但是不能因为政府在被“推着走”,就说它是“不合格的政府”。政府被舆论推着甚至赶着,民主越发展越会是这样。中国至今仍是欠发达国家,从政府到社会都毛病一大堆,这用不着多有智慧就能看得清。舆论会不断提出要求,国家的改善已经很难再走到舆论的前头,而只能紧赶慢赶。

  中国今后的政治和谐与否,取决于社会对政府与民意互动的质量形成什么样的总认识。比如说,我们都已知中国的现状不够理想,但改善幅度是可以打高分的吗?更具体说,中国的信息公开比过去好多了,但显然仍未“达标”,那么这10年来的变化速度也可以打高分吗?

  中国社会的打分并不统一。《环球时报》在中国7个最大城市的多次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的变化速度打了满意分和基本满意分,但互联网上的活跃人士则有很多表示不满意,他们力主中国应激烈变革,甚至想争取“一步到位”。

  现实的中国就是这样:政府有改革的愿望和决心,舆论的改革呼声更高。改革在向前走,但嫌改革“太慢”的抱怨和批评声总是多于掌声和鼓励声。这或许就是中国围绕改革的“新平衡”。

  或许中国上下都应熟悉并适应这一“新平衡”。今后的中国很难再有“统一认识”,很难再有全国“上下一条心”。中国的未来改革之路将充满纠结和争议。我们不能追求改革过程的亮丽光鲜,我们只能要一个个改革成果连接起来的中国实质改善。中国必须有能力在跟过去比“有点乱”的社会表象下,提炼、重构国家的团结。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