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谈到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后,火车票价是否将调整,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表示,铁路总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对火车票价的调整有一定自主权。
自撤销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之后,有关铁路票价改革的讨论,就一直维持非常高的热度。特别是原铁道部负责人明确表示,铁路票价今后要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来定价。
铁道部政企分离至少是迈开了步伐,但从铁道部分出来的国铁公司,实际上依旧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如果铁路改革仅仅完成这一步就不往下走,仅仅按照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所言的,“铁路今后像中石化、中石油一样,就按照市场规律该提价就提价、该降价降价”,那么,不得不说,在石油定价机制改革本身都有待深化的今天,如果铁路系统以这样的半吊子改革作为模仿蓝本,注定是要失败的。
就中国铁路改革而言,如果国铁公司一成立就在提高票价上打主意,那么必然会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加之,铁路系统依旧处于垄断地位,而且铁路客运本该承担一定的公共交通运输职能,具备一定的公益属性,因此,票价的制定就不能完全由市场和企业说了算。
不仅如此,国铁公司所继承的资产和资本,不少来自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理应承担社会责任,其价格当然不能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还得考虑老百姓的收入状况,以及对票价的承受能力。于此而言,即便最终铁路改革深化下去,有了充分的竞争,票价制定也应受到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制约监督,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
同时,所谓普通铁路票价长达10多年没有浮动不假,但近些年随着大量动车线路开通,也停运了不少普通列车,实际上铁路票价整体已经上涨,有的线路甚至上涨了数倍。而所谓的经营亏损更不能简单地赖客票价格过低,毕竟火车客运成本本身不透明,缺乏社会监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亏损,公众其实不得而知。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在铁路运营成本不够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暂时应保持现有定价模式不变。而未来火车票价调整,首先应基于其成本公开透明,并应该每年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在保证透明度的基础上核算成本费用,再计算一个目标利润率,得出价格,这才是通用的可行的做法。总而言之,铁路改革必须继续深化下去,但国铁公司不是私企,盈利不是第一更不是唯一目的,火车票价改革应考虑社会福祉,这样才会于国于民有利。
(作者系成都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