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河南日报:淡化论文的职评是一种进步

雷泓霈
2013年03月22日15:03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以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为例,今后评职称将大大淡化论文。

以往,由于太注重论文等级、论文数量,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科研水平考核不多,职称评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学术造假和“SCI崇拜”之中。评价体系看重论文数量,轻视成果质量;看重刊物级别,轻视成果实际价值和影响力。其结果自然是,花钱买论文买版面却成为一种常态,且由此养活一大批虚假的学术刊物和代写论文的“枪手”,从而制造出大量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统计显示,从1981年到2007年论文总数增长47倍,但质量却不乐观,即中国已是论文数量大国,但不是论文质量大国。

职称评定淡化论文,意义非常。其一,可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假大空”中走出来,腾出精力搞实实在在的研究和创造,哪怕这种真成果还不够光彩,不具备非凡价值,却是看得见的进步,让科技创新和探索激情得到激活和重视。其二,可净化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老老实实、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学术和研究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投入和奉献。论文淡化了,专业技术人员就再也不用为此造假了,多些安静、时间,坚守学术品质,成为“道德之师”、“精神发展的榜样”,为学生、学术和社会带来更为优良的熏染!其三,可将节约下来的“论文费”、“版面费”投入到调研科研钻研当中,为发展需要而进行科研,为创造创新而进行科研,必将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利用效率以及智力效率。

正如一位科研专家所言:“要改变考核的目标导向,科研单位尤其是从事应用型研究的,要坚决打破论文至上和SCI崇拜,考核中首先要看这个单位、这个人有多少成果转化成了生产力。”期待“淡化论文”的职革,早日为学术界、知识圈带来立竿见影的实践效应,让学术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