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部门“一把手”干不好,可能降职!南方日报记者昨日获悉,佛山首次出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落实科学发展观量化考评措施,包括首次明确“降职制”,另还把对配偶、子女的教育纳入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范围。此举在省内乃至全国鲜见。(《南方日报》3月20日)
一直以来,公共机构中人员“可上不可下”的现实情况备受社会诟病。这种令人尴尬的事实,一方面打击了努力奋进者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则使得那些无所事事的庸常者更加安于现状,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共机关中的积极向上的风气遭受挫折,更在很大程度上损伤其公共形象和公信力。
这种胶着态势亟须打破。工作成绩突出要“上得去”,工作平庸无所事事要“下得来”,才有利于激活公共机构内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活力,形成一种“可上可下”的人力资源流动的活泼局面。广东佛山出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量化考评措施首次明确“降职制”,显然就是着眼于这个问题。
“降职制”作为一种负面激励手段,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与其说是一种压力,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在一个环境呆久了,人不自觉就产生了一种惰性,如果没有外力刺激的话,这种惰性就会逐渐加重,之后想努力时已经很难抗拒这种惰性的惯性了。任凭这种惰性持续下去,工作作风就会凝滞,宗旨意识就会淡化,工作起来就会敷衍了事,群众来办事就会推诿塞责,陷入一潭死水之中。
渔夫捕捞沙丁鱼后,千方百计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虽然做出种种努力,但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回港途中窒息而死。后来在放沙丁鱼的船舱中放进几条凶猛的鲶鱼,一下子就激活了昏昏欲睡的沙丁鱼,于是沙丁鱼缺氧的问题解决了,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鲶鱼效应”。对于政府机关中那些昏昏欲睡的沙丁鱼来讲,“降职制”就像窜进沙丁鱼群中的一条鲶鱼,将几近凝滞的空气激活,让那些庸庸碌碌者从酣梦中惊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降职制”就是一条凶猛的鲶鱼。明确“降职制”,领导干部工作干不好就要面临“降职”的危机,对于领导干部确实是个不小的压力。这就倒逼领导干部头脑中要更加绷紧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根弦,把更多精力落到本职工作上来,忠于公共利益,敬畏民意民心,把更多心思花在工作而非其他方面。“群众满意度”作为这项考评措施的重要部分,可见创新能力、办实事、廉洁自律是其中三大关键,将公共行政活动的直接对象满意度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显然扩大了公共参与途径,但更要提高公共参与质量,要确保“群众满意度”是真正的群众对公共行政活动效果的真实反馈,因此,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群众满意度”掺了水分尤显必要。此外,考评的公正客观也不可忽视。
当下,“中国梦”引起社会热议。实现中国梦贵在行动,这就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而公共部门显然肩负更加重大的责任。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牢记权力来源,敬畏民意民心,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当作自身努力的方向。“降职制”作为激发活力的鲶鱼,贵在落到实处,确保在贯彻落实中不走样,确保经得起考验。如此,才能确保公共权力皈依公共福祉,才有望打造官民互信的坚固基石,才有助于实现瑰丽多彩的中国梦,让每个人都享有出彩机会。(凌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