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央视网:城镇化需正视大城市的资源紧缺

赵春晓
2013年03月21日10:16   来源:央视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日,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正式发布。

报告首次对京津冀区域的人口、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承载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水资源将成为北京承载力的最大短板,蓝皮书指出,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市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而在城镇化过程中,水资源承载力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会成为限制城镇化发展的阻力。作为环境承载力的一个要素,水资源的承载力决定了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人口、工业规模。一旦超出承载力范围,缺水、水污染以及由此引发的地下水超采、地质沉降、饮水安全等问题将逐一爆发。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城与水的和谐发展,将是城市管理者面对的挑战。

由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主城区采取了缺乏科学规划的无序扩张,导致人口膨胀带来的城市资源压力巨大。水、土地、粮食等资源“超载”的现象也日益明显,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更成为人口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我们谈到城镇化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发展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的压力也是题中之义。在今年的两会上,“就地城镇化”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带动发展被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是解决“大城市病”的良方。

首先,“就地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同时,“就地城镇化”还可以通过城市群的建设,实现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的协同和共赢,而不是走超级城市的道路。

其次,像北京、上海等这样经济发展超前的城市,可以带动和辐射周围城市经济的发展,把它的经济功能向外辐射和扩散,从而带动周围的中心城市、小城市的发展,能够改善城市之间的环境。以北京为例,“环北京都市圈”的建立将助推北京周边的经济发展,这就会出现大量的外出打工者返回自己的家乡,实现就地城镇化。

另外,就是在这些资源类问题上给予制度上的支撑。比如在关系生命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上,一方面是通过功能、职能的分化为大城市瘦身,另一方面就是在供水、排水、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引入市场的力量。法国和西班牙《水法》都明确规定水是国家资产的一部分,江河等属于国家的产业,在把水产业经济化的同时,有权益的保障,而我国对于水的分配、经济化过程中经营权是不明晰的。

水问题只是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病”的一个缩影,特大城市的发展已经带来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而我们要发展的城镇化不是毫无规则和秩序的扩张,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更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