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组织人事报:让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更宽阔

沈小平
2013年03月18日10:5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这是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论断。只有更加重视拓宽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的能动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可靠的支撑。

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科学人才观学习宣传贯彻的不断深入,不唯学历、不唯资历身份评价发现人才得到广泛认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可作贡献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但也应看到,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与事业对人才的需要还有差距,人才评价发现标准不够具体,定性评价多、定量分析少,准确性难以保证;人才评价发现方式比较单一,不同程度存在以学历代替实际水平、以资历代替能力现象,等等,既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也有碍于人才大量涌现和脱颖而出。

拓宽人才评价发现途径,前提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标准。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必定是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衡量人才的标准必须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品德是决定人才价值的核心指标,是人才的软实力。具备良好品德,才有忠于事业、为民服务的恒久动力。评价发现人才要把品德作为首要标准、先决条件。具备出色才干,才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探索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人才的分类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用实践检验人才,以知识、能力和业绩论高低,克服人才评价发现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

拓宽人才评价发现途径,关键是改进人才评价发现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人才评价发现的主体和方式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走社会化评价发现的路子。改变政府部门作为单一评价发现主体的做法,把人才的自我评价、用人单位的主体性评价和专业机构的专业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业内认可与社会认可的有机统一。坚持群众路线,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把人才放到最恰当的岗位上。

拓宽人才评价发现途径,需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方法。积极借鉴吸收国外人才资源评价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由定性评价为主向定量评价为主转变,注意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科学知识和现代手段,提高人才评价发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把传统考核方法与先进人才测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不断提高人才评价发现的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被按住了。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拓宽人才评价发现途径,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依靠实践和群众发现人才,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中国人才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