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体制改革无疑是今年“两会”的亮点和热点,是迈入“深水区”改革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一步。此次行政体制改革秉承了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大部制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这在这两次机构改革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次改革都对职能重叠和交叉的部门进行了调整和重组,可以说,此次改革是 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此次改革要结束铁道部的历史,将其职能分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这表明,此次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回溯的时间更长一些,就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从1982年开始,每隔5年进行一场行政体制改革,到现在这一次,已经是第7次。应当说,行政体制改革采取渐进策略,每次改革的重点不完全一样,每次前进一小步,积累起来成就了一大步。仅仅从数量上看,1982年起初改革时,国务院各部门共有100个,到目前只有25个。同时,各机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角色分工更加明确,其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也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要,已经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特别是,政府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领导人的指示、条子、批示,上级部门的红头文件等,虽然仍然能发挥作用,但制度性的法律法规更具权威性。
此次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领导集体在反腐败和转作风上,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不过,在制度变革方面,此次机构改革是第一次重要改革。应当说,行政体制改革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机构改革必然触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政企关系、党政关系、权力配置与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政治体制改革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在机构改革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无疑可以起到推进作用。同时,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也可以为政治体制改革所借鉴。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渐进策略,通过较长时间的改革积累,终于达到了一定的阶段性目标,并构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大成就。我们相信,经过较长时间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样也可以取得重大成就。而采取贸然突进和大进大落的激进策略,风险非常高,甚至难以承担。
此次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只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放权让利,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如果行政体制改革只是合并、撤销了一些部门,而相应的管理职能没有减少,相关机构并没有完全裁汰,或者以变相的方式生存下来,那么,改革的目的也就很难达到。尽管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总是力图转变职能,缩减管理权限,但是,转变政府职能似乎比减少政府部门更难。总体来说,当前政府部门管得还是太多了,太细了,特别是在一些微观层面的管理让下级政府机构、相关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难以接受。这种状况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行政改革都非常不利,也约束了社会生活的活力和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特别对于许多民营企业而言,他们认为自己的活动空间太少了,生存压力太大了。
此次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在这次改革中,分别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是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这次改革特别强调,要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积极性,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当然机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对于社会诟病比较多的发改委管辖权过大、过多的问题没有涉及,对于讨论比较多的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的问题没有回应。同时,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也可以更大一些,许多事情可以让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来承担,这样,政府也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制度建设、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此外,行政审批制度、财政预算制度、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制度、政务信息制度等领域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这些问题可能是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将要触及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