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日报:从“抢话筒”说到“惜字如金”

凌河
2013年03月14日16:04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则“抢话筒”的新闻,从人民大会堂传到网上,成为人们描绘两会之热烈,赞扬代表委员之敢言的一个特写——在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的会场上,为了争得当天最后一个发言机会,农民出身的人大代表梁文同,与副省长蒙启良代表抢起了话筒——“蒙省长,别跟我抢了,让我发几句言!”

关于梁文同的 “抢话筒”,有人赞其“平等意识”,也有人论他“胆大”。“抢话筒”的精神,其实是一种责任意识。“你的失语,意味着67万人沉默”,这是本届人大会上的一句流行语,人大代表到人大会堂来,不是来“学习”,也不是来“旁听”的,而是带着“嘴巴”来、直奔“话筒”去的。选民选我来“代表”,就是要我为他们讲话——你看梁代表 “抢”下 “话筒”,讲的三个问题,一是村寨硬化公路,二是农村电力设施,三是贫困山区农民合作医疗参合资金问题,哪一个不是他的“67万”选民的燃眉之急,哪一个不“代表”着“地无三尺平”的黔省山区农民的心声——所以他要 “抢话筒”,因为他是人民的代表。

“抢话筒”,不但是责任,而且是权利——其实人大会堂还有另一件“抢话筒”的轶事,那就是李克强副总理参加湖南代表团的审议讨论,副总理正在侃侃而谈,不料却被“抢”了话筒——民营企业家肖安江代表打断了李克强代表的发言,发表了关于城镇化问题的“插话”。工作人员委婉提醒肖安江“讲短些”,但李克强却说“让这位代表把话讲完”,然后他才接着讲,因为“插话是代表的权利”——这是有着深厚的宪法学背景的副总理对“抢话筒”的法理解释呵!

两会之上,有“抢话筒”的代表,然而也有不“抢”的委员,不但不“抢话筒”,反而还“惜字如金”,这就是莫言委员——这位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仪式上被称为 “最会讲故事的人”,在此次两会上却被记者封为 “最惜字如金委员”。莫言委员首次入政协,这次既未提出提案,也未对围堵的记者说了“谢谢”之外的任何一句话。

这是为什么呢?莫言委员坦言,“提案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要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有真言,所以要下功夫,搞好调查,才能作出有见地、有质量的提案。”依我所见,莫言这次的“不抢话筒”,同样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正如网友所论,“莫委员的低调,比起那些不假思索、信口开河的‘雷人雷语’,表现得更扎实稳健”——这位以富有生活著称的作家委员,认为“提案同样来自生活,不能虚构”,所以他“会后将深入基层去调研”,这次就不“抢话筒”啦。

“抢话筒”也好,不“抢”也好,尤其是“抢”下来“说”什么,都辩证地表达了人们对代表委员的综合要求,这就使我们想起了俞正声同志在本届政协闭幕会上对委员的几条共勉,比如说“坚持真理,勇于直言,拒绝冷漠和懈怠”,这就是说,我们要提倡“抢话筒”的精神,直言谠议,无所畏惧;又比如说“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这就是说,我们也要有一点“惜字如金”的风格,讲究科学,不尚空谈。总之,要“讲真话,道实情”,这个“真话”,除了直抒胸臆的坦荡,主要还不是指“想到就说、张口就来”,更是指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求“真”;而这个“实情”,自然不是拍脑袋想当然,也不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而是争取更符合国情,既不落后于实际,也不超越于阶段。

写到这里,便想到了本次两会上下流传甚广的一段“好声音”——蔡玲委员的1000字发言,在会场内引来13次掌声,在网上更是点击率爆了棚。蔡委员勇于“抢话筒”,讲的是“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这个尖锐问题,蔡委员又“惜字如金”,短短千字发言,既直指问题,又富于建设性,既有市井民谣,又讲科学的规律性,难怪会得到网民的热烈赞扬,因为这表达了公众对代表委员的深层要求呵!

(责编:吴斌、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