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解读“未来5年的立法规划”时,提到“完善反腐败方面的立法,真正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今后5年的立法重点。(3月11日 中国网)
无需讳言,《反腐败法》确实让老百姓等的时间太长了,翻看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4年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制定国家“反腐败法”的议案》,而2005年十月我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公约》,意味着反腐要和国际接轨。同年底中纪委、监察部发布制订《反腐败实施纲要》,提出要建立专门法律,但至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反观周围,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完成《反腐败法》的建立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同是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印度等国。虽然从他国反馈的情况来看,《反腐败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毕其功于一役的功能,但是对于当下腐败形势已经刻不容缓的情况来说,该法案如果能出炉的话,势必会产生犁庭扫穴、激浊扬清的威力,基于此,我们才对《反腐败法》抱有殷殷期待。
未来的五年或许是反腐工作走向纵深的五年,这期间除了《反腐败法》将完成立法讨论、制定的过程,官员财产公示也可能进入更高层次的讨论,如果没有相关实质性的条例出台,以配合反腐法律的落实的话,恐怕很难起到刮骨疗伤的功效。
对于拔出体制内的蛀虫,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对于反腐法案的正式出台,这期间的等待想必不会短。目前固有思想的阻碍以及既得利益者,都会从各个环节产生排斥力,这必然是种本能的条件反射,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负能量的威力绝不可小觑。
之前我们一直走过的道路是不断的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以为就可代替反腐败立法,同时又导致出现腐败案件后,就补上相应的法规漏洞,这种修补匠的角色根本就跟不上腐败分子的步子。另外个别地方的经济发展,已经和腐败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惩治腐败的同时,则有投鼠忌器的担忧。也许就是处于这样的敏感考量,使得《反腐败法》一直没有瓜熟蒂落。
然而发展是不能带病上阵的,加之老百姓对于腐败现象的容忍已经到了临界点,即便要伤筋动骨,也不能阻挡反腐事业的深入。这部寄托了多少人期望的《反腐法》,就目前的环境来看,立法将没有任何问题,唯一担心的就是时间长短。群众们只有一个呼声,那就是反腐相关法案的出台请快点,再快点!(谢伟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