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青年报:大胆地批评,审慎地建议

曹林
2013年03月13日0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新的领导机构产生后,政协大会顺利闭幕。从俞正声在闭幕会上充满个性的讲话中,可以看出这位儒雅的新主席对参政议政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的“三个拒绝”既有原则又不失锐气:我们要遵守章程、认真履责,坚持真理、勇于直言,拒绝冷漠和懈怠;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公正,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要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拒绝奢靡和一切利用权力或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

  很多媒体都从这段话中择出“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这句作为新闻标题。这句话确实意味深长,对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好参政的职责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意即应该提一些务实的、可操作的、符合国情实际的主张。这让我想起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的“鸡打鸣”理论:公鸡打鸣不能乱打,打得太早,会被杀了吃肉。打鸣太晚,农人都起床了,也是白打。所以,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提建议要像鸡打鸣,不能不打,还要打得准。俞正声强调的应该也是这个意思,政协委员应该忠实地履行“打鸣鸡”的角色,提案和建议要提得恰到好处,既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强,又不能不顾中国的现实、脱离国情的土壤。

  网上有句话叫做“你又装外宾了”,调侃那些喜欢提不切实际方案的人: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提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建议,却对中国的现实一无所知,仿佛是对这个国家非常陌生毫无认知的“外宾”。这是一种浮躁的学风。还有些人谈到一件事总是说,应该是这样的,因为美国就是这样的。其实他们所说的美国,也是他们臆想中的美国。

  热衷于讨论一些抽象的概念,却对周遭的现实缺乏关怀的热情;不去细究具体的现实,而迷恋于从抽象的概念推理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难免让人感觉“又在装外宾”。有些人之所以会常常断言“中国问题无解”,其实并不是真的“无解”,而是因为其缺乏深入调查的务实精神,不是到现实土壤中去“求解”,而是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概念游戏中求解。如果脑子里固执地将某个国家走过的路当成唯一的“正解”,自然就认为与此不同的路都是“误解”,不走那条他所设想的路,就是“无解”了。其实,任何模式都是灰色的,实践之路常青。

  这种浮躁的“装外宾”风气在网络上颇为流行。毋庸讳言,在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中也有体现,也就是喜欢提一些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开口闭口就是要废除什么,而不考虑这种废除会带来的影响;动辄就是要移植某个制度,而不考虑这种移植很可能水土不服。建议立一个法时,不考虑公众能否接受,条件是否成熟;提案设什么节时,不考虑365天可能已经容不下那么多节日了。

  一些代表委员特别热衷于提一些极端主张,原因有二: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提案和建议不“标题党”一些,不激烈一些,好像很难吸引舆论的关注。二是,缺乏认真调研,难免将自己的提案和建议降低到了“发牢骚”的层次——牢骚往往是最好发的,而将牢骚变成对决策有帮助的建议,就需要接地气的调研。个别不负责任的代表委员,平常不认真履职,开会时才想起到网上临时拼凑建议,又想迎合舆论,自然就会提一些看似说得过瘾却毫无价值的建议。

  政协委员白岩松的态度值得推崇。他说:我的提案准则从来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可以感性思考,一定要理性落笔。我的理解是,对中国问题,应该尖锐地批评,大胆地揭露,但涉及解决具体问题时,应该审慎地建议。激进的姿态除了能哗众取宠外,别无用处。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