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年轻干部工作未见有多出色,想“成名”,想“出名”的心思却很重,不思考着怎么把工作水平提上去,却总想着以各种方式增加知名度,为自己“造势”,为晋升开辟捷径。比如,大兴土木于面子形象工程、劳师动众于不必要的“作秀”、绞尽脑汁于奖项荣誉的颁发等等。其实,仕途是否一帆风顺与知名度的高低并无多大关系,追逐知名度非但不应成为年轻干部的“着力点”,反而应是“回避点”。
知名度与“优秀度”是两码事。不可否认,在干部队伍中,杰出青年比比皆是。少数年轻干部认为,要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提升知名度是一大“法宝”,如果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不断出现在公众、上级的视野中,便更容易“捷足先登”。这所谓的“法宝”,在某些情况下或许会暂时“行之有效”,但没有足够的真才实学,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狐狸尾巴”终会露出来,因为知名度不可能代表“优秀度”。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骡子”是“马”,遛一遛便知。
追求知名度有讨巧之嫌。有的年轻干部,工作才部署,马上有了“经验”;成绩不咋地,记者却一大堆,想的是怎么登刊上报,怎么弄虚作假,怎么骗取荣誉。不把心用在地区发展、百姓福祉上,却寻思着“崭露头角”、做表面文章,这种片面追求知名度的做法确有讨巧之嫌。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曾在中央党校培训班学员论坛上说,讨巧者若成功,对老实干事的人是伤害和打击,还会进一步败坏干部风气,影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最终贻误党的事业。
过分地看重知名度易走上歧途。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知名度这种“荣誉”虽然“光彩照人”,但在“荣誉”的诱惑下往往深埋着陷阱,稍有差池,便可能踏上一条不归路,再难回头。不少身败名裂之人,也曾风光过,但却总想着凡事成为人先,以致偏离正道,恣意妄为,最终逾越雷池。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功成名就的理想追求,而实现功成名就的正道,是一步一个脚印“健健康康”地走下去。因此,远离“危墙”脚踏实地,才是年轻干部的必行之道。
想出名、牟上位的年轻干部,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党的领导干部,是要做为党为民的大事,而不是做利欲熏心的大官。作为年轻干部,更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拒绝争名夺利,当老实人,干老实事,少“悬浮”于媒体杂志,多心系于百姓冷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