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帖子引起众人争论,“年薪5万元,低于农民伯伯,叫我这个中文硕士情何以堪。”这位硕士网友的吐槽,虽属“倒苦水”自嘲,但也再次引起人们对学历神话理智反思,甚至“上学无用论”也再次潜移默化中助长。
中文硕士网友的吐槽,也切实反映了当下一大部分高学历,却无法达到理想收入群体的尴尬处境。在他们的意识中,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家庭教育投资达到了最大化,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收入却与学历无法实现心理平衡。这种想当然的片面认识,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和主导的因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高学历的身段早已经缓慢下放。
当今社会,学历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标准的唯一要素,这就注定了学历不会在与个人收入一厢情愿的挂钩。这是一个绩效主导社会迈进的时代,是一个创新意识统领进步能量的时代,高学历是一种高起点和高平台,并不意味着高学历就能出高绩效成绩,就能创造引领时代的创新能量。就比如这位网友所从事的国企文职工作,其工作岗位性质是收入的主要依据,这类文职类工作的绩效业绩与创造力短板,决定了其收入水平。
硕士网友的吐槽忽略了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职业因素是收入参考的重要依据,忽略了本身的职业性质,只以自己的学历作为标准,与其他职业参考收入水平,这是一种扭曲和错位。国企文职和农民工有可比性吗?这是一个可笑的对比,作为国企的文职是标准的白领阶层,风不打脸,雨不湿身,稳定又体面。这能和东奔西走,风里来雨里去的农民工相比吗!泥瓦匠的收入早就超过了小白领,这没啥大惊小怪。
这种吐槽虽是一种无奈尴尬,但并不会博得社会的同情,只能说明当事人还没有与社会现实相适应,乃至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反,这样的吐槽却助长了一种“学历无用论”的兴起,尤其这种思维已经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助长。上了大学未必找到工作,找到工作还不如不上学的挣钱多,这种意识更是一种偏激扭曲误读,应该被批驳。
找工作难,是一种社会问题,不能把学历强牵扯进去,个人因素才是主导因素。如果不上学,连迈进这个社会起码的素质和修养都不具备,何谈找到理想工作,更别说个人发展前景了。学历是敲开理想工作的敲门砖,高学历的人机会更多,起点更高,平台更广阔,如果连学历这块“敲门砖”都没有的话,我们有可能在人生起点上就已经注定了败北。上学无用的观点是一种扭曲变态,任何上过学的人都不曾后悔所接受的教育,相反那些错过了高等教育的人,留下的是人生遗憾。
学历神话与学历损毁两种观点都是扭曲的,但两种观点的碰撞能给予我们一个理智的认识。在今天的社会,学历已经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更无法与现实收入相挂钩,高学历未必高能力,高学历不一定就高收入。但毋庸置疑,学历将依然是一个人未来潜力的重要参考要素,学历虽不再占据人才江山的制高点,但是依然是现实社会最起码和最有力的“敲门砖”。
硕士学历收入不及农民工,这是一个伪命题。硕士也罢,农民工也好,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向上的努力才是人生的主题,奋斗的脚步才是人生的主旋律。(程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