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山西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代市长。这次调任引发大同市民春节期间上街下跪挽留。耿彦波在大同主政5年,人们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在耿力主下,大同市投资数百亿,大力推动古城保护恢复和诸多城建工程。耿也因此被市民称为“大同历史上最干事的市长”。与此同时,他也被质疑毁坏文物;并因频繁强拆,被称“耿拆拆”、“造城市长”。据称,至耿离任时,大同市政府至少还有百亿以上的债务。(2月27日《新京报》)
市民下跪挽留一名离任的市长,这是不多见的。有的人是发自内心爱戴,有的人是担心离任后政策有变拿不到拆迁补偿款。总之,大同留下了深深的耿彦波印记。
拆迁、造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语境中,曾是一个个鲜亮的词汇。如今,却常和官员侵犯民权、涂抹政绩相关联。耿彦波的大同五年,究竟是造福于当地,还是留下一个烂摊子,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方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些也不能完全成为判定耿彦波市长政绩的绝对依据,“大同跃进”是否如耿彦波脑海里的蓝图,成为大同的再生,有待历史检验。
我要讨论的是,大同市长和大同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市当然需要能干事的市长,但市长的能干不能仅仅体现在他个人身上,而是一种制度创新能力。市长离任时留下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不是盖了多少新楼房、建了几条新马路,而是有没有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这些制度能激发政府部门工作效能,能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能让老百姓长久得实惠,能营造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些应排在统计耿彦波5年大同政绩的最前列,不能被争议其施政个性的喧嚣所隐。
其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即使每任市长工作侧重点不同,但城建大方向上仍应是一种连续性的建设,将城市长远发展和眼下现实需求作为发力点,按照规划,有序推进。也就是说,耿彦波没来大同,大同如此建,耿彦波来大同,大同还是如此建,耿彦波离任,大同建设步伐依旧。作风强势、事必躬亲的耿彦波能掀起“城建风暴”,恰恰说明,大同的建设原本就没什么规划,或者所谓的规划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只是个摆设而已。
这也是很多城市常有的建设沉疴,换一任领导,城市发展思路也跟着换。殊不知,朝令夕改间,多少资金和资源被闲置、被浪费。网上曾传出一组武汉废弃的金字塔、神庙、神殿等近10座仿罗马式建筑照片,它们原是上世纪末武汉建设的“万国公园”的一部分,后来资金不继,导致项目停滞。
大同建设的某些方面会不会步武汉“万国公园”的后尘,这不好说。大同市政府已承诺:耿彦波留下的工程继续建设和履约。可是,投下的巨资如何见到效益,欠下的巨债如何偿付,这些都是疑问。
如今,耿彦波调任省会太原任代市长,这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也反映出山西省对其工作的认可。2月18日,耿彦波到任太原,太原市政府就下发了《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紧急通告》,“耿氏旋风”刮到太原,急急如律令。
但是,瑕不掩瑜,“瑜”也不能掩“瑕”,大同的大拆大建功过仍有待验证,太原不妨且慢开“拆”,不如多研究一下太原市曾经的城建规划方案,或者多考虑一下制度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