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农民日报:希望小学的援建规划要有前瞻性

朱海滔
2013年02月26日14:55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月19日,记者在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意外发现山沟里一所废弃希望小学,建成4年便变成了一个垃圾回收站。据悉,这所学校名叫香港灵泉老山希望小学,据学校碑文记载:学校由香港灵泉慈善基金会捐款20万元、凯里市政府匹配15万元援建,于2008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据村民介绍,2008年学校刚使用不久就突然关门,变成养鸡场,后来又变成了垃圾回收站。(2月22日《搜狐网》)

近年来,希望小学被撤并、闲置、废弃或沦为他用的新闻,并不少见。如2008年11月1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普九”大潮中,在众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县里建起了76所希望小学,数目成为湖北之最。但记者来到这个“希望小学之县”时却发现:只有18所希望小学还在运作,另外的58所小学或卖给农民种庄稼、养猪养鸡,或作为村委会办公之用,或一片荒芜。

一批凝集着各界爱心的希望小学使用三五年后便遭废弃,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当年爱心人士的一腔热血化成大山里孤独的豪华摆设,让人看了心酸。何以至此?生源减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希望小学撤并的主要理由。但实际上也与当年“普九”达标时缺乏科学规划有重要的关联,暴露出当初实施希望小学援建时缺乏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普九”时期,为保证适龄孩子“人人有书读,个个有学上”,像“撒胡椒面”一样,村村办小学,甚至一个村办两三所小学,有的小学只有七八个学生,上的是“复式班”,普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同时,近年来随着村民生育观念的改变,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回落,加上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造成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总数逐年下降。

据了解,自1989年10月实施希望工程以来,社会各界、海内外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支持、热情参与,到目前,已经在全国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1万6千多所,直接受益的少年儿童上千万人,希望小学的建设,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民间公益事业之一。

但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学建成却不能持久发挥作用,盲目建校和撤校,是对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当前,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全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总体看发展不够平衡,目前仍有不少贫困地区的儿童徘徊于校门之外,渴望能有一座希望小学,让他们走进课堂。教育是百年大计,如何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把每一份爱心、每一笔善款用到实处,不让希望小学成“摆设”,是社会各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编:杨丽娜(实习)、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