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新华网评:别让“门风”坏了作风

安传香
2013年02月21日11:0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发布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正在认真落实。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依然存在,拉开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江苏某地级市政府一名门卫称,可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可能给领导添堵的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2月20日 《半月谈》)

俗话说,一世不见官,是个老福人。对老百姓而言,去政府机关都是有事要办,是不得已而为之,本身就有畏难情绪,若再遇上门卫的盘查、阻拦甚至有意刁难,就更是畏上加畏、难上加难了。倘若老百姓对政府机关有了畏惧,产生了隔阂,改进作风就会沦为空谈。因为转作风虽然发力在干部,落脚却是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群众满意才是转作风到位与否的检验标准。

一些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强悍“门风”,恰恰说明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作风的要求。虽然机关门卫是直接“把关”者,但他们遵从的却是门内领导的意志。“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可能给领导添堵的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门卫们之所以默守这样的“通则”,一定是现实中吃了许多“堑”才长的“智”。而有些门卫之所以对门外的百姓“横眉冷对”,也是受了一些门内人的影响,狐假虎威。

一些政府机关的门之所以难进,直接原因在于不自信,根本原因在于执政意识错位。因为对自身工作不自信,不敢面对百姓,怕被揭短,怕不能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因为理念偏差,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怕麻烦,摆官架子。所以,对一些政府机关而言,改作风不妨先从改“门风”开始,有了好“门风”,才有望有好作风。

老百姓最重实际,干部有没有办实事他们心里有杆秤,所以政府机关要想具备“敞开大门”底气,就必须了解百姓的所期所盼,这样才能找到为民服务的切入点,真正成为百姓的知心人,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这不仅需要机关工作人员树立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也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尚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只有保持政府机关大门畅通无阻,才能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联系,听民声,解民忧;转作风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保持足够动力,才能出实效,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责编:方蕊娟、谢磊)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