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西安晚报:强制平坟的权力尴尬与民意反弹

张敬伟
2013年02月21日09:19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颇受争议的河南周口平坟历时数月,200余万坟头被平掉。可如今,至少半数被平掉的坟墓一夜间被圆起。国家出台新规,2013年起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一夜之间恢复的百万座坟墓,无疑是摆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块烫手山芋。(2月20日《钱江晚报》)

周口平坟,曾是持续数月的舆论风暴眼。这场由权力主导的平坟运动,有一定的道理。从简单的数学常识核算,百万坟头平掉,的确能够收获相当的可耕地。但是周口平坟运动,却在舆论的发酵中,形成了强大的反对声音,从民意到舆论,从舆论再倒逼到民政部。新的规定出台,民政部强调不可以强制平坟。

现实是,强制平坟带来的是权力的尴尬,而民意的反弹力量也相当惊人,而且转变为矫正权力的行为。在被平掉的200余万坟头中,至少百万被重新圆起来。于是,在周口地区广大的田野中,出现了相当怪异的场景,一抔抔像馒头似的黄土坟头重新圆了起来。被媒体采访的民众表达出一种无奈的随大流逻辑——大家平坟我就平,大家圆坟我就圆。

平与圆,折射出简洁的官民博弈模式。这种博弈虽然还没有画上句号,但却彰显出一种零和的趋势来。具体执行的基层干部也无可奈何,给媒体的标准答复是等上面的政策。

县乡级政府可以等上面的政策,但是出台强制政策的周口市政府却没有可等的缓冲空间,因为民政部的新规一锤定音,不允许强制平坟。这一块强制平坟的烫手山芋,周口市只能无奈地捧在手里,备受煎熬。

这种煎熬也是对政策设计者的警醒——哪怕是基于良好初衷的政策设计,也不可以凭借权力的强制力去推行。缺乏民意博弈和考问的决策,只能体现权力意志的高效率,在内涵上却少了亲民性。这样的决策如果再通过运动式的执行去落实,就又附加了执行者的粗暴,从而让基层民生的权利归属、公平愿望和集体尊严受到严重忽视。

在社会多元的民意情境下,任何强制性的权力决策和执行,都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引发民意反弹和舆论诟病。

周口平坟运动,权力强制执行的特点突出,民意强烈反弹的意愿强烈,舆论参与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而且,平坟运动不仅仅是对公民权利和自尊带来了伤害,而且触及了当地民众和国人的传统伦理底线。中国人重宗族观念,对祖先的祭祀追念是融汇在基因深处的情感,坟头墓碑就是这种传统情感的象征符号。哪怕是在现代社会,宗族观念被现代文明稀释淡化,但坟头墓碑蕴含的文化心理依然留存。

周口平坟运动,恰恰侵凌了这种心理,因而引发了强烈的争议。这说明,基于权力善意初衷而谋划的政策设计,如果以强制的力量逻辑去求得民意服从的善果,几乎不大可能。

周口平坟的权力尴尬,未必是件坏事。最首要的,是激发了当地政府反省自躬的效果,促其决策执行不再莽撞仓促,也提醒其他地方莫蹈覆辙。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