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就爆出“猛料”,公布了该部部长伍皓使用的公车牌号。伍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此举是为了促进公车改革,“禁止公车私用,从我做起,求大家监督我”。
没想到,伍皓这一破冰之举,却引来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赞扬声,一种是质疑声。赞扬者认为,伍皓带了一个好头。公车消费一直是公款消费的一个巨大黑洞,在庞大的财政支出背后,谁也搞不清,中国的官员有多少人有专车,而这些车天天又在干什么。质疑者则认为,像伍皓这样一个副厅级干部,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车的资格。因为按照中办和国办有关规定,只有省部级及以上的干部,才可以配备专车。
对此,伍皓一再解释。他说,自己坐的这辆车,不是“领导专车”,而是“公务用车”。不仅自己有公务时乘坐此车,公务接待也常用此车。他还说:“现在乡镇长甚至村官都把公车专有化、私有化了,这是个不争的现实。虽然违规配备公车的确是个问题,但正省部级以下一律取消公车的做法并不现实,需想出其他解决办法。”伍皓希望公示公车牌照这样的思路,能够起到示范效应。
伍皓此举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公开。不是被动的公开,而是主动的公开。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公开己用公车的人。这种公开,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洁净。一个把“公车”当“私车”,并经常开着这种“专车”吃喝玩乐的人,敢公开自己的车牌号码吗?伍皓的公开,对公车的配备制度和使用现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伍皓,令千万个拥有“专车”的人不安;一条微博,让无数个无奈“三公消费”的百姓称快,应该给伍皓一点掌声。
伍皓的解释,也揭开了一个不争的现实。那就是现在的中国,从省级、市级到县级、科级,几乎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专车。正如伍皓所言,不仅乡长镇长,甚至连一些村官,都实现了公车“专有化”和“私有化”。车是公家花钱买的,而使用权却归一人所有。“专车”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人专用,其他人不可沾边。一天24小时在身边恭候,上班、下班、开会、吃饭、办私事、会朋友,随叫随到,随开随走。只是加油、过桥和修车的费用,全都由公款报销。
说得再明确一点,给领导干部配备专车,已经不是“工作需要”,而是“职务待遇”。一个人到了一定职级,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想到给其购买或调配专车。虽然找不到政策和制度的依据,但已约定俗成。有专车很正常,没专车反而不正常。专车显示着权力和级别,也显示着能力和威仪。没有专车,或者专车档次较低,反而会被同级官员耻笑。
按说,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很多普通的百姓,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为了方便工作,给一些领导干部配备相对专用的车辆,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但现在急需解决的难题是,总有一些不自觉者,开着“专车”去谋私和享乐。这就需要给公车立点规矩,比如,什么样的人,可以坐着专车上班下班;什么样的饭,可以坐着专车去吃喝;什么样的路途,可以坐着专车长途跋涉。一要有个制度,二要有个记录,三要有个惩戒办法。因为公车是公共财产,不能只为个别领导者创造“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