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新春新观察 ③

新华日报:欢娱背后的文明检验

王晓映
2013年02月16日14:1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大年初一,北京天坛公园上演了一台气势宏伟、精彩绝伦的祭天礼乐盛典,再现了古代皇朝浩荡辉煌的礼仪。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自傲,春节这样隆重的传统节日,更是蕴藏着无数的文明结晶。

但是在文明建设这件事上,中国人总是往后看得太多,往前则看得太少。毕竟,往后看,上下五千年辉煌好求索;往前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拓荒难。于是,转型期的中国,传统与现代接驳的中国,这个春节依然不乏引发国人辩论与深思的话题。

初一晚,各家卫视春晚打擂台,被誉为小品“一代宗师”的赵本山在江苏卫视进行告别演出。小品《有钱了》前半部一切正常,笑果十足,后半部忽然以搞笑、揶揄的方式表现某个人物乃精神病院逃跑病人。网民怒批小品艺术水准大跌,不得不以侮辱精神病人的“重口味”拯救“笑果”,小品甚至涉嫌触犯刚刚实施的《精神卫生法》。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批判者乃“神经过敏”,认为赵本山无此主观故意,无需上纲上线。驰骋中国小品界数十年的赵本山,近年来不断因题材侮辱弱势群体引发是非口舌,在美国演出期间更是触碰到人家的“伦理底线”。二人转文化出自东北乡村,乡村的权力结构中,瘸拐聋哑等残疾人处于天然的下层,对他们取笑逗乐司空见惯。但是当二人转乘着时代的列车驶入强调人人平等的现代,乡村落后文化已经日渐显出其糟粕,没有更新的文本和观念,赵本山只能退出江湖。而观众对这种拿弱势群体逗乐的集体无意识,更折射出我们这个国家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有诸多现代伦理需要及时跟进,否则,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骨子里仍是走不出乡村的农民而已。

道德伦理观如此,公德观也是如此。钞票多了,这个春节,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然而,亦有丢人的消息传来,2月13日,荷兰航空KL898头等舱内,6名中国乘客晚到,坚决不系安全带,向空乘人员大声喊叫,导致机长拒绝起飞,直到机场保安把他们带走,飞机才重新起飞。据说中国人既是欧洲人最喜欢的、也是最讨厌的消费者,很简单,经济乏力的欧洲喜欢中国消费者的钱,讨厌的是中国消费者的素质。欧洲文明传统深远,对外部世界向来倨傲,要让欧洲人对中国人平等视之,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只有钱也是万万不行的。然而,物质的富裕可以速成,文明的素质养成却无捷径。

跨出家门,便有公德。农历春节前,人人激愤于因环境污染引发的恶劣灰霾天。灰霾的原因,宏观上看是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类型的问题,微观上看,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因此,在自家门口戴着口罩放鞭炮成为春节一景,至初五“迎财神日”到达巅峰,一些地方PM2.5飙升,“连财神都要戴着口罩进家门”。

只讲物质的发展,不是健康的发展;只考虑优势群体的社会,不是健全的社会;只讲他律的人民,不是真正文明的人民。开放与文明,追求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还有太多的路要走。

(责编:吴斌、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