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日报:“学习粉丝团”引出的反思

司马心
2013年02月07日08:18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春节前夕,一则有关 “学习粉丝团”的新闻不胫而走,网民以微博实时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行之后的甘肃行,轻车简从,面食简餐,菜场民居,步步深入,信息独特快捷,视角人性亲和,引发了网上网下的热议关注。说它“草根追星”也好,说它表达了公众对自己的总书记的“亲爱”也好,依我看来,如果它发布的信息是准确的,图片是真实的,那它传播的是正能量,收到的是好效果。联想到不久前新华社向外播发新一届中央常委的政坛路和家常事,经国内媒体转载所引起的热浪,不由得深有感想,也颇有一点反思。

首先想起的,是两条关于领导人的“轶闻”——一是美国CBS主持人华莱士访问小平同志。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接受外国电视媒体的采访,由于“钢铁公司”的威严和强硬,身经百战的华莱士还是颇有担忧。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准备了三年的采访竟是这样开头的——小平同志坐下以后,第一句话就问,“能抽支烟么?”华莱士回答,“可以可以,给我也来一支吧”,小平同志于是递上打开的烟盒,请华莱士拿一支,因为过滤嘴特长,小平同志还说,“你看,他们就这样对付我”……一场严肃的对话,就在如此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华莱士的担忧一扫而空——这可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与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头牌“无冕王”之间的对话呵!这个“开场白”,把小平同志刚柔相济、纵横自如的风格,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而很可惜,这个戏剧性的细节,我们是在时隔20多年、两位老人均已作古后的“历史资料”中才看到。

还有一件事,10多年前的春节,江泽民总书记走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听说他们已在准备娶媳妇,于是江泽民同志就说起他的一个孩子,老大不小了,还“没有着落”,“老太太(指王冶坪同志)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的事,你又不能多干预啊,所以在这件事上,“你比我有福气”。这样一番家长里短,将江泽民同志亲蔼随和、开朗豁达的性格,多么生动地展现出来。然而同样很可惜,国家主席和一位工人师傅之间这段人性化的聊天,我们是在香港的电视中才看到的。

我一直很费解,像这样的情节,为什么我们当时不能播,要放它二三十年,为什么我们的观众看不到,要跑到外面去看呢?其实类似这样的事,还有不少,例如小平同志到上海曲阳新村,不看图纸,不听汇报,径直走进老百姓的卫生间,亲眼看看群众的吃喝拉撒;又例如江泽民同志小年夜去山村,亲手揭开农民家黑黑的锅盖,硬是要亲眼瞧一瞧他们的年食究竟是什么;再例如胡锦涛同志寒冬去老工人家,俯下身亲自去捏一捏老人的被褥有多厚,是不是不够暖和。这些细节,如果“实时直播”,就像微博上的“学习粉丝团”那样,是会成为真新闻、好新闻的呵,对于官僚主义、不良作风,也是最好的批评。

这似乎也是一个“改文风”的问题——我们的政务报道、领导人报道,似不能总是在会议上、报告中,也不宜只有严肃工作的一面,更不宜过于单调、生硬、枯燥和刻板。领导人也是人,他们有性格、有特点,也有七情六感,往往更具人格魅力和人性色彩。向人民展示他们的个性和风格,使领导人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亲切起来,恐怕不只是一个技术性改进的问题,这里既要有对公众的充分信任,更要有我们足够的自信呵!

(责编:吴斌、赵娟)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