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政策导向,就是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组织及经营方式,使农村生产关系更加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新时期“谁来经营农业?如何经营农业?”这两大问题。尽管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三农”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性工作。
家庭经营是农业最有效的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依法、自愿、有偿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序流转,不断提高农户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水平。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稳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土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一方面要坚持在土地流转中不搞强迫命令、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城市工商资本创办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绝不是农业的内部问题,而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对“三农”提出的新要求,包含了农村经营制度、经济管理和城乡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既要减少农民,使更多进城务工农民转为市民,也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需要在土地、户籍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建立完善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既符合民意,也符合发展的客观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