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了听好话、顺耳的话,而不愿听到批评,更不愿接受批评。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上级批评下级往往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至于下级批评上级,则寥寥无几。有的领导虽然嘴上说“欢迎批评”,但真正对其批评时,一批就跳。轻则百般解释,重则给人以脸色,甚至“穿小鞋”。难怪一位锒铛入狱的县委书记说,如果自己当时能听得进他人的批评,也不会走到今天。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纠正缺点和失误、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毛泽东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道理,人的思想也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这样可以随时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可以及时纠正。
我们党从弱变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善于倾听人民呼声,接受群众批评不无关系。今日,为何一些党员干部对来自群众的批评不习惯甚至反感?问题在于这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养尊处优,脱离群众,逐渐变得向批评摇头、向假话招手,自然批评之声无法入耳,当然也更加无法入心。最后必然迷失自我,损坏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毁掉自己的前程。
乐于接受批评是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担当和责任。对于批评,做到有错改之、无错加勉,群众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才能真切地听到逆耳忠言、有益谏言,使那些藏在群众心里、卡在喉咙里、憋在嘴边的肺腑之言,敢于倾情而出,一吐为快。敢于接受批评需要勇气,吹捧的话好听,批评的话刺耳。因此党员干部需要时刻晓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害怕批评是怯懦,不让批评是幼稚,经得住批评才是党员干部所必备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敢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真心吸纳群众的批评,党的各项事业才会生机勃勃,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坚如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