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是一年新春将至,各地各种“送温暖”活动又在陆续开展。不过,只要大家细心观察,会发现送的要么是钱,要么就是米、油、被子等物品,很难发现其它。
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送些钱物确实很有必要,可以让他们过上一个富足的新年。但是,送者是否想到,不光困难群众需要“送温暖”,其它群众也需要,比如特殊人才、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老上访户,等等;送的也不能仅仅是钱物,还可以是关心的话语、脱贫的技术、就业的信息、惠民的政策,等等。
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很多人都发了家、致了富。此时,他们缺的更多的是关心、关爱,比如一些专家教授,他们不缺钱物,但他们缺少关心、需要鼓励,才有信心和勇气,继续搞好那些枯燥的实验和研究;比如老上访户,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合理的解释,等等。再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钱给物不如给政策、给技术,让贫困的群众真正通过自己的双手,丢掉贫困的帽子。
所以,“送温暖”也要有针对性,才能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要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要深入调查,摸清群众的需求,确定“送温暖”的对象;其次要分类组织,按照群众需求,拟定送的方式,缺钱送钱、缺技术送技术、缺政策送政策;第三要明确谁来送,如让领导干部送关心、让技术人员送技术、让业务骨干送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送去温暖、送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