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解放日报:鉴定一下“鉴宝师”

吴兴人
2013年01月18日13:32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时下鉴宝活动红火,各种鉴宝节目也充斥荧屏。“鉴宝师”这一原本冷落的行当,现在水涨而船高、热门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鉴宝师”鱼龙混杂,本身真假莫辨。一些骗子戴上“鉴宝师”这顶帽子,制造种种鉴宝乱象,坑蒙拐骗,牟取暴利。真实与谎言、科学与虚假、拍卖与利益,纷纷交织在一起。鉴宝乱象已成一大公害。

有的“鉴宝师”把真的说成假的。郑州朱氏兄弟家传一幅乾隆御笔 《嵩阳汉柏图》,被“鉴宝师”刘某鉴定成赝品,他带来一位姓程的收藏者,约朱氏兄弟面谈。经讨价还价和刘某撮合,兄弟俩最终以17万元把家传的画卖给了程某。一年后,兄弟俩看到一则新闻,发现他们17万元售出的那幅《嵩阳汉柏图》,在北京保利公司拍卖会上拍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刘某从中捞到多少好处,现尚不得而知。郑州中院合议庭合议认为,此案涉及刑事诈骗,已将该案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更多“鉴宝师”则是把假的说成是真的。有位记者从景德镇窑厂带回一件新烧造的仿古瓷瓶,拿到北京请一位鉴定师作鉴定。他拿起瓷瓶看了看,断定这件新东西是“清代真品”,并开具了鉴定证书。还有一名“鉴宝师”,居然把新做的金缕玉衣,“鉴定”成汉代的稀世珍品。南方某省一位企业家收了几千件瓷器,经过一些知名专家的“鉴定”,竟然开了大量真品鉴定证书,其中宋代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均窑等五大名窑就达几百件。这令人笑掉了大牙。因为目前世界各地博物馆公认的汝窑瓷器收藏,尚不足百件。至于在某些拍卖会上,因利之所驱,拍卖商和古玩收藏商联手,将赝品说成是真品,通过各种收费,抬高拍品价格,更是司空见惯。

若问:这些“南郭先生”是从哪里来的?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一些人是水平低,眼力差,却不懂装懂外,更多的是为了金钱利益,昧着良心乱说一气,有些所谓“鉴宝师”,本身就是文物古玩交易的幕后操作人。

因为“鉴宝师”吃香,有人抓住这个商机,开办“鉴宝师”速成培训班。网上有这样的广告,只要缴28800元,经24天学习,便可获得xx大学的鉴宝高级研修班结业证。28800元的投入,必然要有数倍以上的产出。结业证到手,生财之道打开。这样的“鉴宝师”,什么样的东西都给看,给钱就出证,弄虚作假,自然不在话下。

艺术品鉴定的无序状态,需要花大力气整顿。完善《文物保护法》中关于文物鉴定的相关条款,显然是当务之急。此外,对鉴定人才的培养要规范,绝不允许非法的培训班“借鸡生蛋”;清理整顿各种鉴宝的电视节目,打击市场上的各种欺诈行为,等等,需要几管齐下,方能纠正种种鉴宝乱象。

(责编:吴斌、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