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青年报:“党报头版做检讨”后的情绪化问责

曹林
2013年01月18日0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来让“湖南邵阳”成为焦点的,不是什么丑闻,也不算什么好事,而是一件让人说不出滋味儿的怪事。当地党报《邵阳日报》头版刊登了两份检讨书,作者是当地两名官员。他们“深刻检讨”缺席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并保证今后类似事件不再发生。邵阳市委宣传部一名负责人透露,检讨书是他按市委要求负责与报社对接,安排在版面指定位置刊发的。刊登检讨书是邵阳市委书记在会上要求的,目的是为抓干部作风。

  官员作风涣散缺会逃会,被领导勒令在党报上公开检讨道歉,这样“修理”官员,看上去好像是一件好事,但让人感觉很怪,说不出好来。其一,浏览检讨书,通篇都在战战兢兢地向上级领导作检讨,没有一句是说给老百姓听的,仿佛这事儿跟老百姓毫无关系,公众仅仅只是无关的围观者、看热闹者。体现的不是对民众的敬畏,而是对上级威权的恐惧——不是借此树立舆论的威严,而是强化领导对下级的绝对威权;其二,“党报上道歉”这种惩罚方式让人感觉很怪,于法无据,是对党报功能的滥用。媒体不是用来被指令登这种向领导道歉认错的检讨书的。

  勒令官员在党报头版做检讨,这不是创新,而是表现了一种长官意志下问责的情绪化。很多地方对公务员的惩戒,缺乏对制度和法律的尊重,基本没有依法惩戒,长官领导完全凭个人意志和情绪去惩罚违规违纪的公务员。“公务员法”基本不用,如果遇到一个严厉的领导,处罚可能会重些;如果领导比较和善,处罚就可以讲条件。如果今天天气不错,领导心情很好,处罚可能就免了,可如果遇到雾霾天气,领导情绪很糟,处罚可能就很重了,领导一拍脑袋就想出个新法儿整人。

  行政意志大于法律,官大一级压死人,制度不算领导说了算,公务员缺乏稳定的预期,只能选择依附于领导,战战兢兢地看着领导的脸色、顺着领导的小情绪,担心稍有不慎动辄得咎。

  党报头版做检讨,很可能就是情绪化问责的结果。公务员缺会逃会,违反了会议规定,按制度应有相应的惩戒条款,比如警告、记过、降级等等。遍查各种关于公务员的惩戒规定,没有一条是“党报头版做检讨”的。这样的规定,纯粹就是相关官员脑袋一拍拍出的结果。领导召集开会,而且觉得这个会很重要,竟然有下属敢不请假就逃会,领导非常生气,觉得这是对领导权威的挑战。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加上近来自上而下地强调转变作风,领导需要借此杀鸡骇猴,情绪化之中,就发明了“党报头版做检讨”这种羞辱性的惩罚。

  公众虽然也痛恨官员的作风涣散,但未必赞成这种情绪化问责。制度和法律的权威必须得到尊重,公务员违纪,为什么不按照制度去惩罚他们?今天有公务员逃会了,领导勒令党报头版道歉,明天公务员犯错违纪了,是不是都要登报道歉?那样党报就别干什么正事了,整天就登这种向上级承认错误的检讨书了。

  情绪化问责的现象非常普遍,其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人治思维。前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李汉宇曾说,问责要法制化、制度化,就是不能情绪化,可如今许多地方问责就是越来越情绪化。问责不是依据法律和错误大小,而是取决于媒体与社会的关注程度,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喜好。四川南充曾有几个干部上班打牌,媒体一曝光,立刻被撤职了,可按规定不应受到这么重的处理,关键是媒体曝光后让领导面子受损,情绪化之中就从重从严从快了。一事当前,很多一把手不是从法律中寻找条款,而是习惯性地按个人意志和情绪办事。

  这种情绪化下,对公务员的惩罚要么是很严很重,要么是很轻,没有标准,完全看个人情绪。这几个逃会的官员,如果当天领导的心情很好,可能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我们的舆论语境中,一方面是打个瞌睡领导会怒斥,上班打牌被曝光了领导会怒斥,逃会、闲聊、脱岗会被撤职,一方面是犯了大错却毫发无损。小错得大惩罚,大错无惩罚,喜怒无常惩戒无章。“党报头版做检讨”的背后,就能看到一个情绪化的领导。

  驯服“情绪化的大领导”比驯服“逃会的小干部”更重要,这是法治社会更为艰巨的任务。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