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四川日报:“房妹”事件暴露了什么深层次问题

2013年01月05日14:10   来源:四川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新闻背景

“官员女儿有11套房”的“房妹”事件,仍然余波未了。继不久前被曝“房妹”与其父翟振锋均有两个户口之后,爆料人再次透露,“房妹”母亲也有两个户口。记者从相关部门查询确认属实。翟妻身份证信息一个名为李淑萍,户口所在地为郑州市二七区;另一个名为王书平,所在地为河南省项城市。而“房妹”之兄翟政宏也被曝出有两套户口。 (综合1月1日、4日《新京报》)

“房妹”全家两套户口悬疑

□张贵峰

至此,“房妹”全家四口,已经“一个都不少”地被证实均有两个户口、两套身份,成了地地道道的“双面家庭”。虽然,经过此前的爆料,这样的结果已不太让人感到意外,但如此“分身有术”般的诡异“双面家庭”现实,依然令人惊骇不已。

在素以手续严格著称的户籍管理领域,“房妹”一家究竟是怎样突破重重关卡,轻松凭空获得两套户口的(要知道,长期以来,即便是合法生育,要想为顺利上户口获得一纸准生证,对于许多普通居民来说也显得极为不易,常常不得不经历诸多公章和长时间反复奔波的“折腾”)?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内幕真相——是源自户籍管理部门一再“巧合”的工作失误,还是基于这对房产夫妻(一个房产局长,一个开发商)某种“神通广大”的特殊腐败交易能力?

而相比“两套户口是怎么获得的”,这一“双面家庭”究竟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制造双重户口身份,以及他们凭借这样的双重身份,究竟具体都干了一些什么见不得人的非法勾当,是更值得进一步追问的问题。

要破解这些疑问,显然有必要首先面对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凭借双重户口身份,该“双面家庭”究竟可能干些什么,或者说两套户口都有哪些潜在的利用价值?从逻辑上讲,答案差不多如同苹果 iphone手机那句著名广告词所说的——“几乎能做任何事情”。道理很简单,“两个户口、双重身份”实际上意味着,一个人分身成了虽然并不存在但形式上完全合法的两个人。这种背景下,一个人不仅可以合法地同时享有两份公民权利,十分方便地规避各种针对个人的限制政策,如住房领域的限购、计生领域的超生限制,而且也可以相当安全便利地进行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并逃避相应的法律追究。比如,利用一个身份当官,另一个身份经商;一个身份敛财,另一个身份洗钱;一个身份继续做中国人,另一个身份移民海外……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对于“房妹”事件以及背后的全家两套户口问题,不应再仅仅局限于“11套房产”和相应的“房产倒卖谋私”,而必须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对于这一“双面家庭”所可能牵涉的违法犯罪问题,进一步彻查。一方面,必须彻查“全家两套户口”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背后都有哪些渎职腐败交易,进一步,除了已经证实的两套户口,该家庭是否还存在更多的第三、第四套户口?

另一方面,更必须彻查,除了房产问题,这个家庭的“两套户口”甚至更多套户口的背后,还隐藏或涉及了哪些其他违法腐败行为。比如,房产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腐败交易,像“买官卖官”、“带病提拔”?是否涉及非法财产的转移隐匿——一家四口八个身份的银行账户中有多少存款,是否经得起合法性调查?

好好解剖“房妹”这个标本

□周明华

我纳闷,翟振锋为何能有一儿一女?既然非龙凤胎,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到他那儿就神奇“转弯”了吗?再者,我国《户籍管理条例》为何对这一家人不管用?另外,他未满18岁的翟政宏,又是怎么跨过我国《公司法》的企业登记条规办起公司的?

显然,这起事件背后水究竟有多深,还是一个未知数。翟振锋说女儿坐拥的那11套房不是经适房,而是其妻其子做生意大赚后所购得的商品房。要我说,要确认这是否属实一点不难。关键看相关部门是否动真格。因为只需去查验一下,“兰亭名苑”究竟是商品房还是经适房,便一清二楚。最初在微博上爆料的记者,目前所提供的相关证据资料,实际上已经让公众看到了其中的端倪。

不断被媒体曝光的“公权占房”,已充分说明了我国有效监管延伸至保障房的措施仍未到位,让公权占房者忌惮的体制机制仍未补齐。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一股逆流——因为公权占房者众,一直处于“零究责”状态。一些地方公务员转手将“权力房”变现,动辄获取几十甚至数百万元暴利,造就一大批一夜暴富的富翁,显然,这不但对年青一代劳动者构成负面效应,而且还伤及保障性住房的监管根基,使那些踏实工作的公民,数十年劳作不及这些人炒一次保障房所获。

其实,还用不着怎样调查。父亲管房,老婆、儿子、女儿多房,常识便告诉我们,说轻点,这其中也难免瓜田李下的嫌疑。因为即便真的看好房市,购买房价不低的商品房11套,以其当时的经济实力,恐怕也不会如此潇洒下手的。当地房产部门当初意在开脱的解释,非但没有化解公众心头疑云,反倒使事情更加扑朔迷离。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全国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迄今为止,当地相关部门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监管方态度如此,莫非真如论者怀疑的那样,一些地方“公权占房”已出现群体化倾向?去查房者如果也是一只曾贪吃过保障房的“好吃猫”,自己嘴上的“腥臭”尚未拭净,岂有底气去查同居一城的违规占房者呢?

要扭转此局,必须使所有保障房分配上做到通体透明,立体性监督措施全程跟进,并严处每一名“公权占房”者,使其付出沉重代价。这里,不妨好好将“房妹”这个“公权占房”的标本来一番公开彻底地解剖,并跟进严厉惩处,让其“吐出”违规所占之房,以震慑效尤者。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