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陕西日报:改进文风正当其时

雷钟哲
2013年01月04日14:38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中宣部近日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下大决心大气力抓紧抓好。(2012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作为担当精神构建和思想引领的上层建筑,作为负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职能的行业,一切教育、引导、宣传、鼓舞、凝聚的功能的实现,都首先需要受众喜闻乐见,心甘情愿地接受宣传。因而,你就得坚持“三贴近”原则,那些远离实际、远离生活、远离群众的宣传,都会使群众产生反感。比如一个单位对待贪官惩处乏力,却要大讲奉献精神,群众就会抱怨。同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发扬“走转改”精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和这次改文风相当契合),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群众才把你当成家人。就像刘云山同志说的“新闻记者应该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说短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你不知老百姓心之所想,你不说老百姓想之所言,时时、事事、处处游离于这个群体,老百姓凭什么信赖你呀?由此可见,改变文风是何等重大的举措。

与以往改进文风的要求相比,这回《意见》规定得更加详尽,更具有操作层面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不仅版面编排、栏目设计、节目制作,乃至内容、语言、标题、篇幅等等细节,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确定内容,说真话、写实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和“应景”文章,不发一般化的工作报道,不抄文件和领导讲话。要善于运用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善于把文件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善于捕捉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话语,简洁平实、通俗明白。在标题制作上,要做准、做好、做活,善于抓住要点、提炼有效信息,准确鲜明表达核心观点,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同时力求篇幅简短精练、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且在报纸版面、栏目设计、节目编排上清新活泼,符合内容传播需要,适应受众接受习惯,展示媒体自身特色。根据不同媒体和不同服务对象,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十八大宣传报道期间,《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四版原本报道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的消息,原稿标题是《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这个标题本身没错,也反映了基本的新闻事实,但就因为只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信息,而失之过于简单。于是,夜班编辑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找出一句话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制作成主标题。这样,原本简单的标题不但有了思想性、政治性,而且有了新闻性、可读性。这就是文风改进的结果。

由是观之,文风不仅体现了党风,也是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的抓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一定久久为功。那时,我们就能从繁冗疲沓的文风中解放出来,代之以鲜活生动的气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程宏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