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央视网评:红会排名第一背后是低标准慈善逻辑

李慧翔
2012年12月28日09:33   来源:央视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日,多年来饱受争议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中国基金会透明指数2012排行榜”上获得满分,和另外16家基金会并列第一名。此消息一出,引发众多舆论质疑。

  可以想见,由于郭美美、高额餐费、账目不明等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坊间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已经跌近冰点。如今红会竟排到了“透明指数榜”的并列第一名,微博上对此多有“今天是愚人节么”、“自已评的分吧?”之类的调侃,也就并不意外了。

  其实,在国内的各项慈善透明指数中,红会一向成绩不差。除了本次由“基金会中心网”颁布的“中基透明指数FTI”外,在另一项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颁布的“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红会在2010年时的“内部管理信息透明指数”中排第一,在2011年时的“全国性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排到了第三,可谓成绩斐然。

  但关键的是,红会的这些“成绩”,都是在其它参赛选手低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比如在2011年的“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颁布),上千家公益慈善组织的慈善透明指数平均分仅为33分,“若是以60分为及格线,上线的只有82家,及格率仅为8.2%”。再如本次红会夺冠的“中基透明指数FTI”,全国2213家基金会平均透明度得分仅为45.79分,约占总分129.4分的35%,行业整体透明度得分“不及格”。

  不可否认,红会在信息揭露、财务报告等方面的确有进步。作为我国的慈善旗帜、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红会也应当较部分草根慈善组织、地区慈善机构更加规范。但红会切不可因为自己在种种国内评比的“慈善透明指数”中名列前茅就沾沾自喜,在我国慈善行业整体组织水平、透明程度低下的大环境中,红会只是表现不那么差罢了。

  据2011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仅有8%的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状况表示满意。这一比例与2010年的9%相比略有下降。对于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慈善机构财务信息,仅3%的受调查公众表示获得过。可见,公益慈善组织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当前社会公众权利意识、问责意识高速提升,微博使得公众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快捷,相比之下,慈善组织的透明建设速度却远远落后了。即便是在微博和媒体上快速回应举报者质疑的儿慈会,也因为其随后漏洞百出的回复而丢了“信任分”。公开透明是慈善行业的神圣义务,摆在我国慈善机构面前的路还很长。红会等具备体制优势的慈善机构,更应当端正心态,冷静面对排行榜上的“第一”。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