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孙春兰在中共天津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一分为二地分析面临的形势,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认识各种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据12月27日《天津日报》)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有心理准备,并有相应的对策,从而坚定信心,争取最好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大一些、足一些,力争结果更好一些。《史记》中的破釜沉舟的故事,就是利用“底线思维”激发士气、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胜利的典型例证。
在这次会上,孙春兰提出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看待问题,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折射出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近年来,天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天津同全国各地一样,仍隐藏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的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遇到的困难还十分繁重。经济转型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越来越高。加上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前有标兵、后无追兵,压力巨大。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应有准确的把握与充分的估计,并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好准备。这样的准备越充分,越有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正因如此,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就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看待问题,正确把握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心无旁骛,不受干扰,牢牢盯住战略目标,切实做到稳定的形势一点也不能乱,发展的步伐一点也不能慢,重点的工作一点也不能松,工作的品位一点也不能低,尽快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争创发展的新优势,促进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
人们常说,有危机感的人不一定会有危机,没有危机感的人一定会有危机。有了“底线思维”,人们才会敢于面对事实,善于看清底线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实实在在地考虑在某种环境下可能产生的最差后果,进而更好地克服应付的心理,摆脱内心的焦虑,看到远景目标,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对出现的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措施谋划得更具体一些,各项工作心中更有数、成绩更有效。
作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底线思维”的核心内容。人们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研判、主动应对,既要看到形势好的一面,坚定发展信心,也要充分估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