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河南日报:信息渠道畅通何来“愁丰收”

丁新伟
2012年11月27日14:13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今年冬季,郑州菜农孟庆阳几乎是白忙了一场。寒冷的天气马上来到,怕滞销的40亩红薯冻坏,他准备把这约10万公斤的红薯,让市民随便刨,不要一分钱。(见11月23日《河南日报》)

像孟庆阳遭遇的“愁丰收”,已经不是新闻,比如咱老乡“萝卜哥”韩红刚就曾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近期出现的农产品销售难,很值得我们提高警惕倍加重视。进入11月以来,从山东大白菜到河北山楂,从北京彩椒到天水苹果,从德州芹菜到延边苹果梨……农产品丰收后却纷纷陷入滞销窘境的消息,和来自市场的价格信息完全不对称。农业部和批发市场的监测信息显示,11月的鲜活农产品价格回暖。而据农享网官网微博负责人透露,目前公众看到的滞销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全国各地滞销情况十分严重,每天都有很多农户希望网站帮助发布信息。

一方面是很多农民为卖农产品坐困愁城,一方面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装得仍是不便宜的苹果、白菜、萝卜……尽管有业界专家这样解释:“滞销主要是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第一是农民盲目种植,什么赚钱就种什么,政府调控能力又差,没有做好规划,这个村和那个村种的都一样,没有区别开,造成单一品种产量大,集中上市;第二是农民处于被动地位,总是等着收购商上门,没有形成产销渠道,不会做营销;第三是农村农户分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但是把价格和供求关系如此背道而驰的原因,归结为农民种植的盲从、盲目,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却有点就事论事的形而上,一些重要的因素也必须纳入我们的视野。

这些年农民为什么会一哄而上种什么菜、养什么家禽?归根结底,缘于在农民和市场之间,至今还没有架构起一个全面反映供求关系的大一统信息平台。即使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起了信息发布系统,但是信息的发布内容,也局限于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缺乏农产品全国种植面积的权威资讯发布。农产品信息平台存在的这一漏斗,影响是致命的。它让农民只看价格走势来决定自己究竟要种啥种多少、养啥养多少,丰收却愁销路就成为必然发生的事情,诸如“过山车猪肉价”式的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行情,就是不得不发生的事件了。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产品滞销困局再次提醒:信息化和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彻底畅通农民和市场的信息通道,农民何苦“愁丰收”,百姓的“菜篮子”自然能装满实惠。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