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两句话,一句出自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一句为习近平同志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两个词,一为“美丽中国”,一为“美好生活”。两句话、两个词,是如此地互相呼应,互为因果。确实,“美丽中国”、“美好生活”,寄托着我们所有的期盼和向往——现代的,也是生态的。
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一切宏大叙事、宏伟目标,必回归于人本坐标,必体现于人民的切身感受。对于“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活”,老百姓最直观的解读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构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更被明确定义“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体现了我们党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
“美丽湖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道上的湖南,也有生态环保难题。
湘江流经我省14个市州中的8个,是“母亲河”。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湘江水质警报频频拉响。“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这一顺口溜描述了过去的环境污染状况。
湘江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本质是发展方式粗放。要还湘江一江清水,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我省借鉴欧洲莱茵河治理经验,把湘江治理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认真实施国务院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把湘江建设成“东方莱茵河”。
事实证明,“四化两型”建设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关键突破点——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力争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更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清醒看到,生态不只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资产。放眼世界,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金融危机爆发后,绿色经济、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这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建设“美丽中国”,不是要回归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而是要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以积极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八大报告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美丽中国”,美在经济、美在社会、美在文化,美在历史,美在环境……但最美的还是中国人。
美丽中国人,是一切美的基础和核心。人人建设“美丽中国”,中华民族就能永续发展,“美好生活”就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