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是我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决定了我们能否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这抓住了我国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实质性内容。那么,我们的战略机遇何在?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变。我们的战略机遇,就在于适应这个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尽快满足这些需求,尽快在改革上取得突破以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使改革真正成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胡锦涛在报告中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这一点,从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能够得到佐证。
“需求”就是机遇,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强烈反映,表明社会对此有强大需求。民众需要什么?民众需要一个收入公平和机会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农民工)、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有保障的社会安全网(医疗、教育、住房、交通)、清正廉洁的政府(反腐、约束公权力)等。坦率地说,这几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都将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十八大对这些问题不回避、不粉饰,而是直面问题,直指问题的体制根源。这就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提出,要的不是坐而论道,是赶紧把改革的行动搞起来。赶紧从最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出发,一项一项地改,一项一项地突破,由此释放一波又一波的制度红利,为公平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