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嚴防執紀“燈下黑”,紀檢才能“自身硬”

士心

2017年01月04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月3日晚8點,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了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據報道,后續的兩篇篇名分別為《嚴防“燈下黑”》和《以擔當詮釋忠誠》。與此前的反腐大片《永遠在路上》不同,這一系列專題片集中反映的是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如何把自己擺進去,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充分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與表率意識。

紀檢監察機關是監督權力者,但同樣是執掌權力者。紀檢監察干部手中的監督執紀問責權,能影響甚至決定許多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句話對紀檢監察干部同樣適用。一系列案件表明,紀檢監察干部絕非“不鏽鋼”,天然就有免疫力,紀檢監察機關也不等於百毒不侵的“無菌室”“保險箱”。而一旦用於抵御、消除腐敗的紀檢監察機關及其干部出現腐敗問題,產生的危害更大,影響更為深遠。

系列專題片帶給人們的正是這樣的警示。在《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雖然只是司局級干部,但當一名四川老板來求他推動當地項目時,他立刻拿起紅機給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的李春城打電話,請他關照,項目馬上就簽了協議。局級干部拿起紅機就找副部級辦事,一個電話就辦成了,監督執紀問責權的威力可見一斑。而魏健則先后從這一老板那裡,拿到上千萬賄款。專題片首度對外披露的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局級干部羅凱等,則並不直接向地方官員提要求,隻要有開發商找他辦土地審批、工程項目等方面的事,他便通過飯局把開發商介紹給官員認識、讓地方官員明白他與開發商之間的特殊關系,對方就心照不宣地給予照顧,開發商則送給羅凱等低價房、以公斤計的黃金等等。

發生在廣東的朱明國案更為典型,這一案件牽涉多名各級紀檢監察干部。時任廣東茂名監察局副局長的陳重光,為獲得職務調整,想方設法接近時任省紀委書記的朱明國,每次多達50萬、100萬地送錢打點,行賄累計達400多萬元,最終謀得茂名所轄化州市紀委書記一職。不難想象,這出手大方的巨額賄金背后,有多少腐敗行為。后來為了謀得茂名市紀委副書記一職,陳重光又向時任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的鐘世堅行賄,直至案發。而朱明國與鐘世堅被查出的財物更是驚人,一個數額以億計,另一個家中查出別人送來的酒就有上千瓶,虫草200多斤。從中更不難想象,他們監督下的官場,又是怎樣的一個政治生態。

以往,這些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蛀虫”,都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隻要在紀委,永遠是監督別人查別人,別人監督不到他。有的更是目中無人,認為監督執紀大權在握,可以決定其他官員的政治命運。就如羅凱所說,紀委干部就跟過去的監察御史相似,“見官大三級”,更加恣意妄為。所以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誰來監督紀委書記”“誰來監督紀委”的問題。也正因如此,習總書記和中央紀委領導同志才反復強調,各級紀委要解決好“燈下黑”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反腐敗倡廉工作,不斷打破“禁區”和“慣例”,呈現出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反腐力度。其中一個重要亮點,就是紀檢監察機關自覺起表率作用,敢於向自己開刀,“自己的刀就是要削自己的把”,清除“燈下黑”,打鐵自身硬,給人們以極大的信心。當然,消除“燈下黑”,鍛造自身硬,還需要有制度保証。要用好《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有關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機制,明確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強化權力制衡機制,規范一切權力運行,才能解決好“誰來監督紀委”這一重大命題,讓“自身硬”有堅實的制度基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士心熱評”專欄: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作者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