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華每日電訊:多一些柔性溝通有助凝聚抗霾共識

謝佼 

2016年12月29日10:1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多一些柔性溝通有助凝聚抗霾共識

政府要倡導一種新型的綠色生活方式,就必須以身作則,對自己要硬,對群眾做工作要柔,剛柔並濟

12月23日晚,成都代市長羅強在蓉創茶館約見十余名網友,暢談如何面對和解決霧霾問題。這場特殊座談會的細節,日前通過微信向社會公開。成都剛剛從連續多天的重度霧霾中擺脫出來,此舉作為政府和市民間的柔性溝通,對公眾焦慮情緒起到一定疏導作用,更為凝聚抗霾共識帶了好頭。

抗擊霧霾需要凝聚共識。目前,公認的霧霾四大源頭包括燃煤、工業排放、尾氣、工地揚塵,它們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霧霾正是在滿足現代人物質需求的過程中出現和加劇的。這不是哪一個行業、企業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共性問題。

比如汽車尾氣排放。中國已成為汽車保有量和燃油消耗大國,2015年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公司公布的境內成品油總銷售量,分別為17137萬噸和11625萬噸。兩者合起來超過2.8億噸,如果用20噸10米長的運油車排起來得14萬公裡,可繞地球赤道3圈半。如此龐大體量,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去排隊加油燃燒排放一空的。

整個社會過度消耗化、過度能源化的生活方式,急切需要改變。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生活方式的變革無論是個體還是宏觀上來說,都遠比發展方式的變革更為艱難。有車不開,誰會跟自己過不去?

作為社會管理者,政府對此責無旁貸,必須去倡導、引領整個社會進行生活方式轉型,建立低消耗高儲能、低索取高付出的生活新共識。而這首先需要政府和市民之間建立高度信任、運轉及時、行之有效的溝通渠道。

在極端污染事件發生時,關鍵的溝通渠道卻往往容易堵塞,各方過度的擔心、誤解,情緒化的表達、個人愛憎好惡都會影響分析判斷的客觀性。

如何化冰成水,消融隔閡呢?仔細想來,情緒是有累積效應的,如果地方政府對大氣治理表態把話說得過滿,而霧霾的加劇卻無法遮掩,當政府的保証無法兌現,那麼將損及政府的公信力。所以不要說大話空話套話,要老老實實承認,在大氣治理面前,還有很長的道路要摸索,要在治理過程中,通過實干把大家擰成一股繩。

成都代市長用約喝茶聽民聲的溫和姿態,為成都的大氣治理帶了一個好頭,由此政府真正聽到了市民的呼聲,看到了市民的理性,也就“有信心動員各方力量。”

但也要看到,喝一次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溝通必須趁熱打鐵,對談出的亮點及時消化吸收,對市民集中的熱點問題要及時辦好,氣宜鼓不可泄,不要讓老百姓“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座談會可不可以形成一種持續的工作方法,由市長約市民,進一步擴展為雙向互約,保証雙向溝通的順暢,理順抗霾日常溝通的渠道。該科研介入的地方,可不可以由政府出門聘請專業機構進行科學研究?

總之,政府要倡導一種新型的綠色生活方式,就必須以身作則,對自己要硬,對群眾做工作要柔,剛柔並濟,才能肩負起帶領群眾移風易俗的重任,才能凝聚整個社會的共識,讓霧霾消散於清白世間。

(責編:黃瑾、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