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保護公民隱私才能更好地執法

王鐘的

2016年12月27日08: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保護公民隱私才能更好地執法

  在一些執法者眼中,執法記錄僅僅是方便工作的工具,甚至成為褻玩的對象,從來沒有對執法記錄抱有任何敬畏感。

  ----------------------------------------------------

  近日,題為《一對衣衫不整男女車震被警方抓獲》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流傳,現場“被抓”的男女多次央求警方:“大哥,別拍攝了。”12月23日,山東省巨野縣網信辦向“北京時間”証實,視頻系田橋派出所輔警在治安巡查中錄制,事后輔警被開除。據推斷,這段視頻拍攝時間在今年之前。

  不管當時警方協查“車震”有何依據,事關公民隱私的執法視頻被泄露,注定對當事人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近年來,執法過程中的“不雅視頻”泄露已非個案。2016年9月2日,因輔警拍攝並外泄車震視頻,女當事人韓某前往河北館陶縣巡特警大隊討要說法,隨后服農藥自殺身亡。可以說,執法視頻泄露已不乏血淋淋的教訓。

  與此對照的是,在執法過程中拍攝視頻已成為執法部門工作的常態。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了6種應當進行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的情形,涵蓋了現場執法的諸多方面。該規定回應了社會的訴求——人們希望執法人員的現場執法行為能夠在后期追溯,盡最大可能為不當執法行為保留証據。

  執法記錄的廣泛性與常態化,與執法記錄對保護公民隱私提出的要求,構成了一組矛盾。《規定》專門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剪接、刪改原始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對外提供或者通過互聯網及其他傳播渠道發布現場執法視音頻資料。

  人們允許公安機關在更多情形下以音視頻形式記錄執法,顯然是以個人隱私得到保障為前提的。

  須厘清的是,在執法過程中對當事人拍攝記錄,不意味著當事人的行為已構成了違法。今后,可能絕大多數執法記錄都不牽涉違法行為。對於這樣的記錄就應該徹底“打入冷宮”。

  包括公安機關在內的執法部門,保密能力不能算不強。在一些情況下,很多需要正常公開的信息尚且“姍姍來遲”,涉及公民隱私的信息卻“公開”得如此之快,很難說是制度上出了問題。相關機制很具體,保密技術也從來沒有大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出了問題。在一些執法者眼中,執法記錄僅僅是方便工作的工具,甚至成為褻玩的對象,從來沒有對執法記錄抱有任何敬畏感。

  執法部門對公民隱私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同樣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據澎湃新聞網報道,12月22日,有網友指出,陝西省紫陽縣高灘鎮政府便民服務中心的“群眾意見舉報信箱”在監控攝像范圍內。當地鎮政府回應稱,此攝像頭系公安部門2014年在此路口安裝的兩個監控攝像頭之一。監控設備選址草率,未考慮保護公民的隱私,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都沒有主動糾正,一些部門對保護公民隱私的意識之薄弱可見一斑。

  人人都有隱私權,哪怕犯罪分子也不例外。法律允許執法部門獲得一部分個人隱私,基於這種行為有利於維護公共安全的前提。即便如此,執法部門也不能無限度地獲得隱私,不能以“有利於工作”的名義違法侵犯隱私,哪怕本意是正當的。權力的邊界不光要合理,也要合法,這表現在執法部門為了維護公民隱私而支付更大的執法成本。這就是人們所呼吁的結果正義與程序正義的統一。

  公民通過表達民意的權力機關授權,將自己的部分隱私交給執法部門,亦表達了對執法部門的信任。一旦隱私被頻頻侵犯,公民的信任就會被辜負,官民矛盾由此激化,進而影響正常的執法空間。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