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評精粹

走而不訪的形式主義要不得

余東

2016年12月23日16: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筆者聽一位鄉鎮干部說,某職能部門在走訪調查貧困戶生產發展情況時,隻記了幾行筆記,聊了幾句家常,板凳還沒坐熱,就急匆匆地離開,說是去走訪其他農戶。奇怪的是,走訪到最后也沒到項目現場,走訪儼然成了走秀。(12月22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深入實際、走進群眾、調查研究。在走訪的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到群眾當中,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用老百姓的話說,“總書記沒有一點架子,到家裡就跟走親戚一樣”。正是憑著深入基層、走進群眾、認真調研、解剖麻雀的真功夫,正是善於把握客觀情況變化、善於傾聽基層聲音和不斷總結人民群眾實踐經驗,我們黨才得以戰勝一系列嚴峻挑戰,走向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成功之路。

群眾的期待就是“民聲”,群眾的問題就是“民聲”,群眾的需求就是“民聲”。“民聲”肯定是在民間,有時還在群眾心裡。“隔著玻璃看,坐著小車轉”,自然看不到實情、聽不見民聲。以會議應對會議、以文件應付文件,自然不能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那些光是走而不訪的行為,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是作秀。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領導干部與群眾打交道,就像地裡的麥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走訪也不能是一道指令、一份文件,到與不到,為與不為,效果和反響自然也截然不同。因此,黨員領導干部要下決心沉到基層,情況摸不透不走,問題不解決不走﹔要腳上有泥水,身上有熱汗﹔要把自己當成基層的普通一員,把群眾當親人,真心傾聽基層的心裡話。隻有真正“動”起來、“深”下去,具備深度“潛水”的姿態和方法,主動了解群眾期待,主動摸清社情民意,認真傾聽百姓“牢騷”,真心傾聽百姓“訴求”,耐心聽進百姓“罵聲”﹔主動解答百姓疑問,主動解決百姓難題,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心頭上的“大事”。

和群眾多呆幾分鐘誤不了什麼事,和群眾多呆幾分鐘才能更加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才能了解到真情實感。與群眾接觸多了,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自然會減少,也才能聽到群眾的心聲、了解到基層的實情、取到有益工作的真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走近與走進似乎只是物理上的距離,但卻能在心與心之間發生強烈地化學反應,生成干群魚水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走訪是干部的一門基本功,唯有練好了,才能在每一天、每一時、每一件事上詮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演繹為民務實的精彩好戲。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