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京華時報:購44套房補貼80萬,鑽了政策的漏洞

吳龍貴

2016年12月22日09:20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購44套房補貼80萬,鑽了政策的漏洞

  政府在出台政策時科學決策、精准投放,而不能囫圇吞棗、跑偏方向,讓原本就很稀缺的公共資源“錯配”給了不該擁有的群體。

  近日,六安市裕安區政府網站發布的一條公示信息引發熱議,該公示顯示,一個合肥人在六安市裕安區同一小區購買了44套房子。按照當地的補貼政策,該房主共獲得約80萬元補貼。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從報道看,該房主所購44套房均價約4000元,與一二線城市動輒上萬的房價相比,確實算不上高,但一口氣買下44套房,價值已在千萬以上,顯然不是一般人所為。如此一來,購房補貼就難免有了“劫貧濟富”的嫌疑,與政府出台優惠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甚至有人懷疑,這是不是開發商自導自演的鬧劇,目的就是為了套取政府補貼?理論上確實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這種種猜測,顯然是當地政府始料未及的,否則這樣的信息也不可能公之於眾。一方面,當地確曾於2015年出台相關文件,明文規定對購房進行補貼﹔另一方面,購房者票據手續齊全,並不違規。這種情況下,政府給予購房補貼,也是有理有據。正如有網友所說,“要有契約精神,政府規定購房有補貼,你不能因為人家有錢買得多,就不給人家”。

  補也不是,不補也不是,問題出在哪?還是出在補貼政策本身。六安市裕安區房地產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稱,當初制定政策時沒考慮太細,沒有料到有人會買這麼多套房子。“沒考慮太細”是一種很委婉的說法,除了指向政策本身的粗放化,決策過程不夠科學之外,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當地政府或許無意“考慮太細”,甚至是有意為之。很顯然,對於六安這樣的四線城市,“去庫存”既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也是一種政績壓力。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地方政府便可能劍走偏鋒,為了盡快消化“庫存房”而用力過猛,以至於無暇顧及政策本身的漏洞。這便為“購房44套獲補貼近80萬”留下了制度后門。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談到房市問題時,明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言外之意就是要確保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發展。而一個合肥人在六安市同時購買44套房,很明顯不正常。對此,地方上出台的購房補貼政策理應有所防范,提早探討應對之策。若任其發展下去,購房補貼政策未必不會成為樓市炒作、哄抬房價的幕后推手。要知道,樓市千變萬化,誰能預測未來的走向?

  理論上說,買房是一種商業行為,應該尊重市場規則,行政之手不便干預。之所以許多地方紛紛出台購房補貼政策,是因為房地產在這些地方是支柱型產業,庫存量太大會直接影響地方經濟,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出此下策。也正是因為其本身有“越位”嫌疑,所以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尤需注意謹慎和精細,兼顧多方利益,以防產生負面效應。譬如在擔負“去庫存”、為企業減負的職能之外,“購房補貼”還應更多為普通民眾購房提供政策優惠,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政策價值。這就需要政府在出台政策時科學決策、精准投放,而不能囫圇吞棗、跑偏方向,讓原本就很稀缺的公共資源“錯配”給了不該擁有的群體。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