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光明長城保護需要“國標”

封壽炎

2016年12月16日09:0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長城保護需要“國標”

  盡快組織研究、制定和修訂長城保護維修的相關標准和規范,用來指導實際的保護維修工作,已經成為保護長城的當務之急。

  日前,長城資源大省河北審議通過了《河北省長城保護辦法》,對長城保護的責任主體、具體的保護工作進行了明確的規范。這是長城保護走向法治化、規范化的重要一步。但是,要把全國范圍內的長城保護工作納入法治化、規范化和標准化軌道,還要盡快制訂全國統一的長城保護工作標准規范,以“國標”推動長城保護工作“綱舉目張”。

  俗話說“萬裡長城永不倒”,可事實上,長城遠非固若金湯。今年以來,遼寧的“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事件,再度讓長城保護的話題進入公眾視野。在其他地方,長城也一再展露出它脆弱的一面,毀損、坍塌、消失的危險成為一段又一段長城難以擺脫的陰影。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長城資源調查成果,明長城全長8851.8公裡,其中6259.6公裡的人工牆體目前保存較好的不足10%,保存一般的約為20%,保存較差的約為40%,消失的約為30%。保存較好的明長城尚且如此,其他朝代修筑的長城的保護現狀可想而知。

  長城保護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無法可依”。更准確地說,法律並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具有針對性、明確的法律規范,以及具有操作性的技術標准和規范。《文物保護法》偏重於原則性的規定,對於不同文物的具體保護工作不可能一一詳述。2014年,國家文物局編制了《長城保護維修工作指導意見》。然而,指導意見對具體的修繕施工規范和標准不夠細化,各項保護維修工程仍然執行不同的標准,難以保証質量。

  法律、規范、工藝標准方面存在的疏漏,直接導致具體保護維修工作的千差萬別,也導致了“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事件所引發的各方爭議。令人欣慰的是,輿論高度聚焦,推動了長城保護工作,使其提上相關部門的議事日程。最近,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長城保護工作的三大舉措,其核心是全面排查長城沿線的保護工程,確保長城保護工程質量。有關負責人還特別指出,將加快完善文物保護工程標准規范編制工作,通過分析文物保護工程實際需求,盡快組織研究、制定和修訂相關標准和規范,力爭制訂長城維修“國標”的工作明年取得初步成果。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缺乏全國層面統一規范的標准,長城保護維修工作就可能變成一團亂麻、一堆糊涂賬。文物保護、文物修復是非常特殊的領域,一方面因為其具有高度的專業性,長城保護、修復的眾多專業技術和傳統工藝,非專業人士並不掌握。另一方面,文物保護、修復涉及嚴肅的法律問題,其在實體和程序方面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保護、修復文物必須依法依規。而且,專業性和法律性往往互相滲透,非專業人士很難全面理解和掌握。可見,如果沒有統一規范的國家標准,各地、各單位自行一套,長城保護和維修工作就有可能陷於混亂。

  “綱舉”才能“目張”。盡快組織研究、制定和修訂長城保護維修的相關標准和規范,用來指導實際的保護維修工作,已經成為保護長城的當務之急。長城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大無畏精神的象征,這種精神已經被譜寫到國歌之中。期待在科學的標准規范指導之下,古老的長城能夠得到嚴格、科學、精心的保護,永遠保持屹立東方的雄姿。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