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論壇:走進每一位受難者的世界

曹鵬程

2016年12月13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三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一些來自國外的消息引人注目: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二讀通過議案,意在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物理學家鄭洪以大屠殺幸存者的真實經歷為題材,歷經10年創作的《南京不哭》問世﹔南京大屠殺史實展第一次走進法國,名為《共同見証:1937南京大屠殺》的展覽,突出了歐美人士對大屠殺的見証……作為慘絕人寰的戰爭悲劇,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正在更深切地進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西方世界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和認識,如今到達新的階段。去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入選的11組檔案,均為最典型的南京大屠殺第一手史料。從南京市民羅瑾冒死保存下來的16張侵華日軍自拍照片,到美國牧師約翰·馬吉的16毫米攝影機及其膠片母片﹔從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谷壽夫判決書的正本,到美國人貝德士以及幸存者陸李秀英的証詞,還包括親歷大屠殺人士的若干日記。這些具有毋庸置疑權威性、真實性和唯一性的材料,對於在全世界形成一種感性記憶,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很多人提起南京大屠殺,第一印象就是“30萬”的死難者數字。作為二戰三大慘案之一,在國際上卻沒有形成與其相適應的強大記憶,除了某些勢力別有居心地掩蓋罪惡和篡改歷史,也跟大屠殺記憶在具體層面的建構不足有關。猶太人歷史學家舒衡哲認為,大屠殺意味的不是數字,“而是一個人,加一個人,再加一個人”。在一點一滴中顯現軍國主義的瘋狂,在一個又一個故事中顯現人性的破碎,更能夠讓今天的人體味大屠殺受難者對戰爭犯罪的控訴。

  抗戰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過檔案、資料、事實、當事人証詞等各種人証、物証來說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要求,針對的正是彌補和豐富人類共同記憶的重要工作。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口述史整理,其實是從新世紀才集中進行的,這些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史大部分已經整理完畢。通過這些資料,人們更能體會切膚之痛的無助與恐懼。就像杰弗裡·哈特曼說的那樣:“在奧斯維辛之前,我們是隻能在想象中體驗罪惡的兒童,而在奧斯維辛之后,我們已經不再是兒童。”南京所蘊含的“感情記憶”,隻有在深深剖析精神創傷的基礎上,才能真誠傳遞給外面的人,傳遞給后來的人。

  走進每一個受難者的世界,是一件艱難的事,但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說,其意義巨大。納粹集中營幸存者保羅·策蘭在《死亡賦格》中寫道:每日每夜,我們飲下黑色牛奶,為自己挖掘一座不再擁擠的空中墳墓。所謂的“黑色牛奶”,指的就是無法痊愈的人道傷痛。屬於南京的“黑色牛奶”,需要被今天熱愛和平與發展的人們,特別是在心理上一直遠離東方戰場的人們所飲下。南京大屠殺應成為沉埋在人們心中的活生生的歷史記憶,因為如果人類沒有直面真正的黑暗,就無法解釋光明從何而來。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3日 04 版)

(責編:黃策輿、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