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州
2016年12月13日14: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2月的南京城,比冬日寒風更刺痛的是人們對79年前那場屠城慘案的悲痛記憶。又是一年“12·13”,第三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兩年多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深刻反思,正內化為國人傳承家國情懷的自覺追求,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息動力。(12月12日新華網)
2016年12月13日,是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記住這個日子,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歷史,緬懷南京大屠殺無辜死難者,緬懷抗戰先烈和民族英雄,譴責一切侵略暴行,表達和平發展的強烈願望,凝聚起攻堅克難、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
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為了告慰遇難同胞。歷史之殤,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都如同點亮一支精神的火炬。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公然違反國際法,肆意燒殺搶掠,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生靈涂炭,山河為之泣血,舉國為之悲憤,世界為之震驚。“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無論時間過去多麼久遠,歷史都會記住這一天。今天,我們在和平的陽光下,以國之名向昨天的苦難和明天的夢想立下錚錚誓言:生,則永志不忘。
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為了昭告國際社會。歷史是一面鏡子,忘記歷史的人注定重蹈覆轍﹔隻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戰后多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並編造種種謊言,欺騙日本人民,在國際上混淆視聽。比如,公然參拜二戰甲級戰犯、質疑南京大屠殺中遇害人數、拋出“侵略定義未定論”、篡改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表述和內容,甚至對中國設立公祭日表示質疑……然而,南京大屠殺鐵証如山,所有審判早已對這一罪行下了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中國人民決不會允許國土和權益被肆意侵佔的歷史再次重演。
設立國家公祭日,是為了凝聚共同信仰。尊重個體生命、傳承家國情懷,進而凝聚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是國家公祭的要義所在。今天,我們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就是要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記住這段悲慘的歷史,並以史為鑒,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捍衛亞洲和世界和平,不讓其險惡用心得逞。記住這一天,就是要提醒我們,實力是一個主權國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就不能夠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取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記住這一天,就是要在緬懷歷史中奮發圖強,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凝聚起和平發展的磅礡力量。
2014年,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由此可見,從歷史的苦難中走來的中華民族珍愛和平,是因為深知今天的和平發展環境來之不易。讓記憶引領人們重溫和審視一段災難的歷史,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攜手開創和平美好的未來。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載孔子門生曾子的這句話告訴人們,敬畏死者、追念先賢,定期舉行祭禮不斷追思,社會風俗道德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我們之所以能夠戰勝窮凶極惡的侵略者,靠的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靠的是中華民族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中國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國家人民大團結。如今,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想,每個人都要添磚加瓦,同樣要靠凝聚力量、萬眾一心,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精神力量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際行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